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03: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7 17:42
庞建新先生的玉雕之路,深受“玉本天成,好玉不雕”理念的影响。他坚信每块璞玉都有其独特的个性,需“读玉于心”才能真正理解。他认为,雕琢的过程就像与玉的初识相恋,通过细心品味和巧妙设计,捕捉玉的神韵,使瑕疵的玉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展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自古玉无价,寻找上等璞玉困难重重,但庞建新另辟蹊径,专攻“差玉”,他以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理解,赋予这些看似平凡的玉以非凡的生命力,其作品如《笑弥勒》般,将佛家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惊叹他的神奇功力。
庞建新低调而质朴,他以“琢玉修心”为己任,作品中体现出真实朴拙的韵味。他的《春天里》中,团鱼的动态表现令人趣味盎然,而他的艺术追求也延伸到书法和音乐,这些都反映出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广泛的艺术兴趣。
在日本中日友好交流活动中,村山富市首相的赞誉和作品命名,不仅是对他艺术成就的认可,也寄托了对中日友谊和中国玉雕艺术长久繁荣的期望。庞建新的玉雕艺术,不只在于技艺,更在于其品格和对美的独特见解,他的作品在玉雕界独树一帜,体现出艺术思维的突破和创新。
在与朋友们的交谈中,庞建新总是平和而谦逊,他的艺术创作与人格魅力融为一体,正如罗曼罗兰所言,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无法成就伟大的艺术家。他的玉雕历程,是一段化普通为珍奇,突破传统,展现思想理念的艺术之旅。
庞建新,字念森,男,1958年生于上海,中国国家艺术大师,中国海派玉雕大师,中华玉石雕刻艺术大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师。1976年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学校玉雕专业,同年进入上海玉石雕刻厂任设计师,后在*工艺美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习三年的机会于1986年在此进修三年。在近四十年的玉雕生涯中,他对中国玉雕事业兢兢业业,曾协助刘忠荣和张迎尧两位大师撰写学术论文,并且指导和培养了很多现今青年一代的玉雕新秀,在业界受到一致的认可以及倍受尊重,其作品更是受到广大艺术爱好者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