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上说在南方的一个山洞里发现导引术,哪位知道详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01:4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8:09
导引是一项以肢体运动为主,配合呼吸吐纳的养生方式,源于上古的舞蹈动作。春秋战国时期,导引术获得长足的发展,出现了“熊经”、“鸟伸”等术势。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导引图》的40多种姿势,便是先秦导引术的总结。早期的导引还包括了气功和按摩,隋唐以后,气功、按摩逐渐从导引中分离出来。
《导引图》,养生图谱与专著名。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现存最早的导引图谱,原帛画长约100厘米,与前段40厘米帛书相连。画高40厘米。
导引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养生方法,历代皆有发展,代表流派如周代王子乔始创的《赤松子导引法》、唐代高僧鉴真所创的《鉴真吐纳术》、宋代高僧广渡始创的《广渡导引术》和清代曹廷栋创设的《老人导引法》等。
导引最初见于《庄子》。《庄子·刻意》里面说:“吹眗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陈元英注释认为:“道引”一句,是指“导引神气,以养形魂,延年之道,驻形之术”。《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𫏋,故导引按𫏋者,亦从中央出也。”王冰的注解说:“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节,按是按皮肉,𫏋是捷举手足。”
导引也包括点穴术、叩齿法、鼓漱咽津法、鸣天鼓、干梳头、干洗脸、揉耳运目、擦脚心、兜外肾、自发动、周身拍打等等。常与服气、存思配合,组成系列功法。
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包含一千二百三十六枚竹简(不计算残片),有《历谱》、《二年律令》、《奏谳书》、《脉书》、《算数书》、《盖庐》、《引书》、《遗策》八种简书,内容涉及西汉早期的律法、司法诉讼、医学、导引、数学、军事理论等方面,为汉代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史料。其具体内容已经于二零零六年三月由文物出版社整理出版。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导引术(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本名为五禽之戏(见后汉书与三国志文献),但后世均已简称五禽戏,也有别名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
“导引”是一项以肢体运动为主,配合呼吸吐纳的养生方式,源于上古的舞蹈动作。春秋战国时期,导引术获得长足的发展,出现了“熊经”、“鸟伸”等术势。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导引图》的40多种姿势,便是先秦导引术的总结。
五禽戏实为优良导引术的一种,传统中医学认为五禽戏有助于调理筋脉运行,在医学上来说为中国古代预防医学与复健医学的总结运动法。在中国的道教则将其引用为日常修行的一部分,而中国古代的武术家并将五禽戏视为一种内功的修炼方法。
最早记载了“五禽戏”的正史是后汉书、以及三国志。其后南北朝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也有提到五禽戏。
后汉书之卷八十二下册——方术列传、以及三国志魏书二十九--方技传,均载明此五禽之戏的源流。
华佗、字符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沛相陈圭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中略)
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普依准佗疗,多所全济。
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榖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能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人为导引之事,熊经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为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然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注一:熊经,若熊之攀枝自悬也。鸱顾,身不动而回顾也。庄子曰:“吐故纳新,熊经鸟伸,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也。”
注二:佗别传曰:“吴普从佗学,微得其方。魏明帝呼之,使为禽戏,普以年老,手足不能相及,粗以其法语诸医。普今年将九十,耳不聋,目不冥,牙齿完坚,饮食无损。”
考据自西汉马王堆利苍夫人墓的三号坑出土文物"导引图"的内容,足以证明五禽戏,并非华佗凭空发明而成,而是收集了中国古代先秦各家之导引术,以中医学经络学原理,将零散的导引动作,精心设计并贯串而成。
八段锦,是一种优秀的中国传统保健功法。八段锦功法形成于12世纪,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它动作简单易行,功效显著。
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动作舒展优美,如锦缎般优美、柔顺,又因为功法共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整套动作柔和连绵,滑利流畅;有松有紧,动静相兼;气机流畅,骨正筋柔。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八段锦”是“拔断筋”的别名。因为此功多为筋骨拉伸动作,意欲将筋拔断,而后人以为八式,遂讹为八段锦。
传说武八段锦是由岳飞创制的,也有传说八段锦是由唐代的钟离权创造的,但这些说法并不十分可信。在魏晋许逊的《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中,有关于“八段锦”锻炼方法的记载。但最早出现“八段锦”名目的是宋代洪迈著《夷坚志》一书:“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说明八段锦在北宋已流传于世。八段锦自宋朝以来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较大变化,清末定型后,目前仍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锻炼项目,对于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起着重要的作用。
著名宋代大儒朱熹(1130-1200年)对八段锦有一段生动有趣的记述:“ 愚四十年前注《参同契》时,见吕四行八段锦,诧其老健,每窃笑之。逮今思之《参同契》之学,实属屠龙术,不如吕四行之宰猪术也。”朱熹酷爱《参同契》之学数十年,晚年时倍感八段锦之学,优于《参同契》,他幽默地评价《参同契》为“屠龙术”,八段锦为宰猪术,形象地描绘《参同契》为“杨春白雪,和之者寡”,八段锦在当时属于 “下里巴人, 和之者众”。
坐式八段锦又演化为十二段锦和十六段锦。此功法至明代已基本定型,如冷谦《修龄要旨》、高濂《遵生八笺》、胡文焕《类修要诀》等皆有记述。清乾隆时《寿世传真》易名十二段锦,其后《内功图说》亦加整理记述,通行于世。
通过对大量文献史料的查阅、考证,有以下基本认识:(1)传统八段锦流传年代应早于宋代,在明清时期有了较大发展;(2)传统八段锦创编人尚无定论,可以说八段锦是历代养生家和习练者共同创造的知识财富;(3)清末以前的八段锦主要是一种以肢体运动为主的导引术;(4)八段锦无论是南派、北派或是文武不同练法,都同出一源,在流传中相互渗透,逐渐趋向一致。
现在流传的站式八段锦,一般是来源于清代梁世昌所编《易筋经图说》的附录《八段锦》。但作者不详。
在1957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八段锦》一书,书中简要叙述了八段锦对人体的作用、锻炼要领,并根据定型的八段锦歌诀,图文并茂地详述由卓大宏、马风阁、唐豪所编的三套立式和马风阁所编的一套坐式的八段锦功法。内容通俗易懂,发行印数极大,为八段锦的普及推广作出了贡献。
八段锦功法共八节,分坐式和立式两种。 立式八段锦风格上一般分为南派和北派,南派以柔为主称为“文八段”,北派以刚为主称为“武八段”。“文八段”行功时动作柔和,多采用站式动作的,被称为南派,伪托梁世昌所传;“武八段”动作多马步,以刚为主的,被称为北派,附会为岳飞所传。“武八段”因多为马步式,故适合青壮年与体力充沛者。 而坐式八段锦又称“内八段”,用坐式,注重凝神行气。 从文献和动作上考察,不论是南派还是北派,都同出一源。其中附会的传人无文字可考证。
八段锦功法历史悠久,八段锦以其简单易学、不出偏差、功效显著而流传于世。现在比较流行的是“文八段”站式八段锦。
《易筋经》,经唐豪著作《少林武当考》中结论为清道光三年市隐斋版的易筋经是紫凝道人作品。其作品有两序一跋。一序托古于唐李靖而另序托古于南宋牛皋。
唐李靖序中说达摩自梁适魏,面壁于少林寺。在嵩山少林寺留下的两本经书之一(另一本为《洗髓经》)。
“易筋经十二势”载于清咸丰八年,潘霨整编成的《内功图说》中,并收载于《卫生要术》。第一势图说是“韦驮献杵”,韦驮为寺院守护神(十六罗汉之一;宋时增至十八),唐初才开始安放寺院门前。书中内容为道教人士的导引术,亦有僧人不会练习的下部(睾丸与玉茎)行功法,这种毫无科学根据之所谓仙道采补之术,岂会为苦行沙门之经文。可见纯是托古伪造。
清代凌廷堪在《校礼堂文集·与程丽仲书》认为易筋经是天台紫凝道人假托达摩之名所作。也有人说易筋经是由古印度的瑜伽姿势和特殊的呼吸法两部份组成的。 “易筋经十二势”在清朝中叶的广东武术发展中,演生出十八罗汉手,为洪拳元始型态。洪拳在民国初年称为少林拳。
《导引图》是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现存最早的一卷保健运动的工笔彩色帛画,为西汉早期作品。
《导引图》出土时残缺严重,经过拼复共有44幅小型全身导引图,从上到下分四层排列,每层各有11幅小图(见图一)。而发明“五禽戏”的华佗是东汉时期人。据此我们可以认定,《导引图》与《五禽戏图》不是一回事。那么,《导引图》与华佗的“五禽戏”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导引”的含义。所谓“导引”,是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医疗体育方法。早在原始时代,先民们为了表示欢乐、祝福和庆功,往往学着动物的跳跃姿势和飞翔姿势舞蹈,后来,便逐步发展成为锻炼身体的医疗方法。
我国古代的“导引”就是指“导气会和”“引体会柔”,是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体育疗法。用现代汉语来表达,“导引”就是保健医疗体操。早在春秋战国时,以呼吸运动为主的“导引”方法已相当普遍。
《庄子·刻意》道:“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行之士养行之人彭祖寿……”
马王堆《导引图》所反映在导引上的四个方面内容足以说明中国是世界上较早应用导引的国家。欧洲学者马亭伦承认,西方通过艾氏的介绍,从远东抄袭了中国的医疗体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也认为,西方现代的医疗体操实际上是从中国早期的体操传入欧洲演变而成的。所以,西方学者称呼中国是“医疗体操的祖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8:09
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的【花山岩壁画】。花山岩壁画充满了各种读解,有人认为岩画内容可能透露了经络起源的一些信息。因为经络与气功中的导引术有着一定的渊源,而据历史记载导引术则起源于舞蹈。
花山岩壁画坐落于宁明县驮龙乡耀达村的一座断岩山,临明江西壁布满岩画。整幅画面宽约172米,面积8000多平方米,共有各种用赭红色颜料绘制在悬崖壁上的人形、兽形、弓箭等图案1900多个。花山岩画是战国至东汉时期骆越人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是研究古代壮族社会历史的珍贵文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8:11
就是跟公园里的太极拳什么差不多的养生类功法...
马王堆汉墓有出土,网上资料多了去了,又不是什么稀罕神秘的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