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01: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04:12
头癣(Tinea capitis)是发生在头部皮肤和毛发的浅部真菌病,主要病原菌为黄癣菌及其蒙古变种。本病常见于7至13岁的儿童,特别是农村地区,*和青少年也可发病。黄癣的特征是丘疹或脓疱干燥后结痂,颜色淡黄,痂外观与碟形相似,周边稍隆起,*略凹陷,毛发贯穿其中。黄癣痂质如豆渣,容易粉碎,有鼠臭味,是本病的重要特征。感染的头发干枯弯曲,呈现散在性脱发,但无断发现象。发际处通常保留约1厘米宽的正常发带,不受累。黄癣自觉症状为痒,病程缓慢,难以自愈。严重者可引发淋巴结肿大,除头部外,面部、颈部、躯干和甲也可能被波及。病变处头发可破坏毛囊,愈后遗留萎缩性疤痕。
白癣(Tinea capitis)是感染铁锈色小孢子菌所致,主要在城镇托儿所或小学校流行,儿童期发病。头皮损害为鳞屑斑片,炎症反应不显著,但界限分明。病发干枯,失去光泽,以断发为主。病发在距离头皮2至5毫米处折断,患处毛发靠近头皮的毛干外面可见白色菌鞘。滤过紫外线灯照射病变区域可显现亮绿色荧光,取毛发镜检呈发外型孢子。病程为慢性,不经医治可自愈。
黑点癣(Tinea capitis)是由紫色毛癣菌或断发毛癣菌引起的。头部损害与白癣相似,呈鳞屑斑片,但病变面积较小,数目较多。病发表现为低位性断发,通常在距离头皮1至2毫米处折断。病变处仅见有黑点状的残留毛根。滤过紫外线灯检试无荧光显现,拔取病发镜检为发内型孢子。培养80%为紫色毛癣菌,20%为断发毛癣菌。传染性较黄癣和白癣弱,病程缓慢,痊愈后少数留疤,头发部分秃落。
脓癣(Tinea capitis)是由嗜动物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皮损多呈大块状痈样隆起,炎症反应强烈,患处毛囊化脓,可以从中挤出脓汁。病变部位毛发容易折断秃落。痊愈后常留疤痕,用病发进行真菌镜检和培养皆为阳性。病程缠绵,需要耐心治疗才能痊愈。
体癣(Tinea corporis)是人体表面光滑皮肤感染皮肤癣菌所发生的皮肤病,常见病原菌为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紫色毛癣菌以及头癣病原菌。皮疹始为红斑或丘疹,随后损害渐渐呈远心性向四周扩展,病灶*有自愈倾向。皮疹*可出现皮疹,新的皮损也渐渐扩大成环形,形成多层同心环。体癣多见于儿童,其次是青少年。自觉痒甚,瘙抓之后可并发细菌感染。刮取损害周边的鳞屑进行镜检可发现菌丝或孢子。
股癣(Tinea cruris)是一种发生于股部上方内侧面的特殊型体癣,病原菌以絮状表皮癣菌常见。损害形态罕见呈圆形或椭圆形,多为不规则形或弧形。股癣皮损往往表现为苔藓样变或急性和亚急性湿疹样变。股癣较容易并发细菌感染,自觉痒更为剧烈。病情与季节变化有关,通常入夏复发或加重,到冬天可缓解。需要耐心治疗方能痊愈。
足癣(Tinea pedis)是致病真菌感染足部的最常见浅部真菌病菌。主要病原菌有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和玫瑰色毛癣菌等。足癣以中青年发病为主,好发于趾间,尤其是第三四趾缝。皮损表现一般分为水疱型、趾间糜烂型和鳞屑角化型三种。自觉剧痒,以水疱型和趾间糜烂型尤甚。发病与季节有关,往往冬轻夏重。
手癣(Tinea manus)是发生于掌面的浅部真菌病,与祖国医学“鹅掌风”表现类似。可以是原发,但多数是从足癣自身传染而来。临床表现与足癣差不多。由于手是露出部位,通风性较好,临床无指间糜烂型呈现,而仅见水疱型和鳞屑角化型。偶见糜烂出现,但往往是念珠菌感染所致。
甲癣(Tinea unguium)是甲部感染皮肤癣菌所致的浅部真菌病,俗称灰指甲。病变始于甲远端、侧缘或甲褶部,表现为甲颜色和形态异常,多呈灰白色,失去光泽。甲板增厚显著,表面高低不平,质松碎,甲下常有角蛋白及碎屑沉积。甲癣病程缓慢,如不治疗,可罹病终身。
花斑癣(Tinea versicolor)是紫斑、白斑交替存在的皮肤病,中医命名为紫白殿风,又俗称汗斑。病原菌为花斑癣菌,从真菌分类角度考虑,该菌不应属于真菌范畴,引发的皮肤病也不应叫癣,建议改称花斑糠疹。花斑癣惯发于颈和胸背部位,皮疹基本损害为斑疹,新疹呈黄褐色或棕褐色,旧的病变呈灰白色。皮损表面附有微量糠状鳞屑,自觉症状轻微,偶尔出汗时稍有痒感。
癣菌疹(Dermatophytides)是真菌或其产物从原发病灶经血循环在人体其他部位发生皮疹,属于一种*反应。癣菌疹分为全身泛发型和局限型两种。全身泛发型皮疹呈苔癣样疹,局限型多表现为汗疱样发疹。自觉症状奇痒难忍,还可有其他型发疹,如多形红斑样、结节性红斑样等。
浅部真菌病简称为癣。由此可知,现代医学中关于“癣”一词,通常系指浅部真菌病而言。但在祖国医学中“癣”这一字是泛指多种皮肤病,并非浅部真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