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先传树树金,夏日黄鹂更好音(立夏七首经典诗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9 05:0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30 05:28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重要的八节之一,是传统夏季的真正开始,表示进入夏季,树木和果实开始壮大,这对于农业社会来讲,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要打理田园,及时养护苗木,获得最后的丰收。所以古代帝王也非常重视这天,有历史记载周朝帝王就要去南郊迎接夏神,祝祷风调雨顺,历史帝王重视立夏,到了宋朝,立夏日,各地*视察农田,指导生产,劝导农耕。
立夏和春天不同,春天是花事繁茂的季节,而立夏之后,草木成荫,气温升高,雨水丰沛,是另一种绿意和温暖,甚至随着气温升高,还有令人难耐的暑气。
每个季节都有特殊的美,立夏承接晚春,有着晚春的青美,还有走向夏天的明丽,所以这一阶段常常用清和阴绿来形容。非常美好。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南宋 · 陆游《立夏》
这是文学大家陆游晚年隐居山阴的作品,极其有着田园气息。
所谓赤旗,未必是在乡村城堡插上红色的旗帜,这是一个象征的用法。因为此日帝王会在南郊迎夏,车马服饰旗帜都是红色,表示迎接夏天的神祝融火神太阳神来统治夏季。
因为有这样一个象征意义,立夏日,就是太阳神祝融神归来,而象征春天的青帝神离开。
下面就写了乡村立夏的美,燕子忙碌在房梁上筑窝,花朵几乎都已经开谢,现在成为绿树绿草的海洋,所以这个阶段,是看不到太多是花和蜜蜂的。
但是,庭院最美的就是槐树柳树,舒展清新的绿荫,绿荫之下的房间,还如春天,绿意更浓,感觉不到所谓夏天到来的暑气。这是因为绿叶遮挡了阳光,降低了庭院的温度。
立夏之后,是基本感觉不到寒意的,相反,身体舒畅,运动会有微汗,所以晚上洗澡之后,会换上单薄的夏衣。
这个熟练,可不是现在人说的熟悉,而是指夏天用最软的丝布做成了夏衣,标志着此时正式入夏。大家用崭新的面貌迎接夏天。
“衲朝裌暮午衫单,始觉春归不再寒。些子幽花三两亩,霎时啼鸟百千般。世情落落全相背,诗律平平略放宽。连日饮徒偶焉往,自炊香薤五盘餐。”南宋 · 方回《立夏明日行园无客五首 其一》
方回出生贫困,后来做了*,但是处在动荡变革的时代,后来回乡隐居。
这是晚年在自己的田园写的立夏诗。这天没有多少客人,他在自己的田园去走走。
早晚之间,还穿着夹衣裳,但是到了中午就穿不住了,只能穿单衣裳。这样的天气让人感到春天真正过去,不再有那种湿寒的感觉。这种体感,中老年人最清楚,因为他们畏惧风寒。
也不知道他是种的什么花,此时晚春初夏,想必是田园中,种植了芍药兰草萱草这样的草本花卉吧。南宋的农业已经很细分化,草药花卉也是一种收入。三两亩,已经不少。
又或者是此时的豆科植物开花,蓝蓝紫紫,豆类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而这样清幽的田园之美,引来黄鹂雀鸟在树上啼叫,让他心情很好。
乱世之中,世情相背是常态,好在他还有这三两亩田园,心情平淡,作诗虽然讲究心情气韵高低起伏,但是平平淡淡如何不是一种朴素和真?
头几日和朋友聚会,虽然饮酒,大约也很不开心,因为所谓世情相背,往往在酒席上就知道,该办的事没有着落。然而回到这清美的早夏田园,却有一丝安慰。
拔出藠头小蒜就在附近的小茅棚里,生火炒菜,连吃五盘。
或者那三两亩的菜地中的就是这种香薤,开紫色小花。
虽然有田园之美,也实在是清寒了些。
然而对于乱世隐居的人来讲,这样的立夏,不寒不热,也是难得的一种小太平。
你家夏天的后院,长得什么菜,开了什么花呢?
“弦改南薰曲自调,萦回小篆水沉消。叶舟自打窗前过,只有杨花度小桥。”南宋 · 释居简《立夏 》
立夏的江南水乡,南风随着立夏吹来,仿佛自然春曲变成了夏曲。
窗外是曲折萦绕的流水,此时春天过去,静水流深,只看到这弯曲的小河港,缭绕去远方的平野,看得见水流如小篆弯弯曲曲。
一叶小船寂静无声地滑过窗前,又向远方走远,它是要度过不远处那座桥吧。
日午光盛,桥上和田野中无人,只有此时的杨树阵阵飘花,随着南风,飞过小桥。
实际这里的杨花,可能并非柳絮,是真正杨树的花。
它们比柳絮更多更茂密,也更适合乡土种植,高大,萧萧,在中午的阳光下,越发显得寂寞。
这首诗有一种淡淡的禅静之美。宋朝的僧人有很多是文化程度很高的人,他们受惠于宋朝的佛教*,有专门培养佛教人才的译经院,培养高僧,虽然在南宋有所*,但是宋朝很多僧人都能诗,产生出一些有着山水气田园气也带着修行禅意的美诗。
“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宋末元初 · 文天祥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爱国*,20岁就是进士状元,这应该是历史上最小的状元郎吧。
29岁的四月,他被罢黜,回到江西。在江西文山过的立夏。
他虽然胸中有抱负,但是看不惯朝廷用人的昏聩,所以对这次罢黜并不太感伤,反而有种傲气和闲适。他还年轻,趁此多养心中的浩然之气。
29九岁的他诗里的气度就相当不凡,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位功勋老臣的归隐。
我重新回到有泉有石的故乡,在这里陪伴山翁野叟。
立夏之日,可以从潭水中看到密集的水草,夏是最先从水底的植被茂盛感知,而水边的风物仍旧如春天,万象如晚春。
我在这里,吟诗游玩,一直到夜晚,在这么陪着朋友喝山酒,胜过了京城的红灯绿酒,歌舞红裙。
一阵飘来的音乐伴随立夏的风来,这风何其快意,解除人间很多烦恼啊。
南风解愠,是古语是典故,说这样的风带来夏天的茂盛,丰收有望,人们欢喜。但是也可以理解为,古代的一些瘟疫到了立夏,也就基本消停了。
这首诗的”夏气重渊底。“颇耐寻味和审美,的确夏天水草丰茂,很多水草最初是从水底生长,晚春初夏的绿水,很多得自于这些水底绿色植物蓬勃的生机。
”郊出不知昨夜雨,日高烟翠湿空林。杨花欲尽村村雪,梅子先传树树金。笑向市城开俗眼,喜从园野见吾心。绕亭溪啻千千竹,夏日黄鹂更好音。“明 · 李梦阳《立夏后晴游我庄 》
这是一首明丽的赞美自己乡村的立夏美诗。
打算出去走动是时候,才发现原来昨夜下了一晚上的雨,而立夏的早上,雨后天晴。
立夏的阳光高照在树林上,一种湿翠,分外幽静,让山林呈现一种盛大的野气。
此时白杨树飘花,村村都在这如絮如雪的花飞里,最美丽的是,那水边的梅林,树树挂着成熟的金黄的果实。这是谷雨的雨催熟了江南最早的梅子。
我笑着看着远方城市的轮廓,我就是一个俗人,高攀不上城市的热闹繁华,那城市对于我来讲,只是一个开眼的地方,我的心,最爱家园,
而这立夏的风光再一次照见了自己的心,就爱这乡村朴素,田园盛美,自然蓬勃。
你看那绕着亭子的溪边竹林,有千万颗竹子青翠摇曳,带来阵阵好风,这里的黄鹂鸟更加青翠婉转啊。
李梦阳性格耿直,当官的时候不怕得罪权贵,深受报复,曾经下到大牢,险些死去,47岁那年,中年还乡,醉心田野之美。所以这首诗里的笑,是有深刻的现实故事的,他有理由嘲笑那城市里*的贪腐肮脏。他珍爱清贫但是草木丰茂的田园生活。
这首诗明丽轻快,清新欢喜,有着回归田园的那种真正的朴素的热情。
立夏这里,杨柳青,梅子黄,竹翠绿,漂泊的黄鹂也可以保持婉转歌喉,不用悲哀凤城何处有花枝。
”剩雨残春送五更,晴光入夏似相迎。绿槐门巷南薰细,又听新蝉第一声。“明 · 陈伯康《立夏喜晴》
住在江苏省昆山的陈伯康,风雨之后,迎来了一个晴光高照的立夏。
这里是著名的水乡,这天太阳何其明丽,简直是带着火热的风情。
恐怕一出门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吧。
那绿色的槐树早已经张开了绿荫,且槐树下的风,都是细细温暖的南风,吹得人温暖欲睡。
居然居然听到了夏天的第一声蝉声。
一般蝉的鸣叫通常在仲夏夏至左右。也就是温度稳定在22度25度之间,蝉才会鸣叫。
但是陈伯康的确是遭遇了一个早热的夏天。这才刚刚立夏,这里的温度,已经高达20度以上,这种高温高湿也持续了很长时间,才会听到蝉鸣。
难怪一开门,就有”晴光入夏似相迎“的感觉。
好在,门口的槐树巨大,也抵挡了不少阳光,降低了些温度吧。
这个立夏,真有点下马威的味道。
”细雨飘零长绿茵,蔷薇庭院尚留春。毁勤花下重相送,却似临风别故人。“明末清初 · 彭孙贻 《立夏雨中 》
晚春早夏之间常有雨水连绵,这场雨跨了节气,从谷雨下到夏至。
在雨中,雨水滋润,绿草疯长,蔷薇在雨中绚烂而开。蔷薇花连绵春夏,但是有蔷薇花开的地方,尤其是这样类似晚春的雨水中,让人觉得春天还在。
在这样细雨花香里送别,明明是立夏,却让人有着如水如雨的春愁。
那蔷薇花在雨水当中,仿佛临行临风落泪。
离别惆怅,是夏景,是心中连绵的仿佛如春的伤感。
关于爱和相思,从来就没有季节,秋冬送别,离别的人心中也是惆怅浓情如春色吧,何况这样的美丽的细雨蔷薇清夏天。
立夏之美,美在绿意清新,美在树木成荫,美在田园茂盛,夏果成熟。也美在有夏花就有依依不舍的春情,无论是蔷薇石榴还是此时的野草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