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虫茶历史渊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9 04:5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13:15
在汉代初期,苗族先民于城步崇山峻岭间定居,与侗、瑶、汉等民族共同构建了多元的民族大家庭。这里虽然环境艰苦,但丰富的植被孕育了众多茶叶品种,其中苗族先民挑选出的“斗笠芽”成为日常饮品。斗笠芽茶叶以其耐旱、抗寒和极强的再生能力,以及微苦带甘的口感,深受青睐。人们将其大量采集,作为保健饮料,多余的茶叶则被堆积在竹篓或木桶中,以备不时之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意外发现,陈茶叶在阁楼上堆积时,竟被一种黑色小虫——米缟螟幼虫所“加工”。这些虫屎经热水冲泡后,变成红黄色,不仅无害且味道独特。这一发现迅速在各民族中流传,斗笠芽茶叶被有意地储存,任由虫子“加工”成虫茶。虫茶逐渐在城步地区成为一种秘密流传的新型茶叶品种。
据《本草纲目》记载,早在明代初期,虫茶就被视为神奇之物,记载中有“蛀虫屎用”的说法。清光绪《城步乡土志》中提及的“虫茶”,表明其在那个时代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且因其独特的加工方式和药用价值而受到重视。虫茶真正走出苗岭并闻名于世,是在清乾隆五年,那一年,因民族起义失败,清廷在长安坪设立长安营,驻军中因水土不服和气候不适应而暴发怪病,虫茶因此被苗侗老人用作救治,救了大批官兵,从而名声大噪。
乾隆帝在得知虫茶的神奇功效后,将其列为贡品进京,长达170年的贡茶历史见证了虫茶在防治瘟疫和缓解民族矛盾中的重要作用。这段历史使得城步虫茶不仅成为了地方的骄傲,也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