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9 05: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00:00
当电介质受到的场强不大时,其极化P与场强E通常呈现正比关系,即场强消失时,极化也随之消失。然而,有些电介质在特定的温度下,即使在没有外电场的情况下,仍保持一定程度的极化,这种现象被称为自发极化。自发极化的电介质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热电体和铁电体。热电体的自发极化无法通过外电场反转,而铁电体的极化则可以被外电场反转。
在铁电体中,极化强度与电场的关系形成了一条称为电滞回线的特性曲线。这条曲线揭示了铁电体内部存在电畴,即一组具有正负极性的自发极化区域。铁电体通常由多个电畴构成,相邻电畴之间的分界线称为畴壁。对于单晶体的铁电体,需要强大的电场才能使得所有的电畴按照外电场的方向排列,形成单畴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铁电体有一个特殊的温度临界点,称为铁电居里点。当铁电体的温度超过这个点时,其铁电性质会消失,转变成顺电相。这意味着在居里点以上,铁电体的自发极化特性将不再显著。
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显示电性的现象。理想的绝缘介质内部没有自由电荷,实际的电介质内部总是存在少量自由电荷,它们是造成电介质漏电的原因。 一般情形下,未经电场作用的电介质内部的正负束缚电荷平均说来处处抵消,宏观上并不显示电性。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束缚电荷的局部移动导致宏观上显示出电性,在电介质的表面和内部不均匀的地方出现电荷,这种现象称为极化,出现的电荷称为极化电荷。这些极化电荷改变原来的电场。充满电介质的电容器比真空电容器的电容大就是由于电介质的极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