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什么来历说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9 11:2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13:02
【来历一】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流亡途中,因疲惫饥饿而陷入困境。在这关键时刻,他的随臣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烹煮成汤来喂养重耳。重耳得知后,深受感动。
【来历二】重耳登基成为晋文公后,曾封赏诸多功臣,却遗漏了介子推。介子推不追求名利,选择隐居在绵山。晋文公意识到自己的疏忽,深感悔恨。为了寻找介子推,他下令火烧绵山,但最终发现介子推与老母一同抱树而死,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来历三】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忠诚与牺牲,晋文公将发现介子推当日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发现那棵老柳树竟然复活,便将其赐名为“清明柳”,并将寒食节次日定为清明节。
【拓展资料】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已有超过2500年的历史。古时候,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中元节、寒衣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