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9 12: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14:11
林俊德,1938年出生于福建省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他凭借政府助学金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1960年从浙江大学机械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国防科委研究所,专攻机械制造。为了适应核试验的需要,他被派往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修,勤奋学习,积累了深厚的专业基础。他坚信吃苦耐劳和抓住机会是成功的关键,感恩自己是大山的儿子,这份坚韧和毅力伴随他一生。
1993年,林俊德被授予少将军衔,他积极参与全国“奋斗者的足迹”报告团活动,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回到家乡,他与乡亲们亲切交流,对永春一中充满深情,成为专家顾问团副组长,对家乡教育事业倾注心血。在漫长的40多年里,他坚守新疆戈壁,研制核爆炸冲击波压力自记仪,面对艰苦条件,团队团结协作,以周恩来总理的严格要求为指导,确保试验万无一失。
在生命的最后一天,2012年5月31日,林俊德在生命的倒计时中,强忍剧痛,坚持工作74分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为国家的核盾牌贡献智慧。他以毕生的努力,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参与了45次核试验,为我国核试验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成就和精神赢得了同行和国家的尊重,程开甲院士的挽词“一片赤诚忠心,核试贡献卓越”是对他的最好评价。
他的告别仪式上,基地将士的挽联总结了他的一生:“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林俊德,这位共和国的功勋科学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国奉献的高尚精神。
林俊德(1938.03~2012.05)男,福建永春人。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总装备部某试验训练基地研究员。1993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住进医院直到去世前的最后一天,林院士仍然坚持每天工作,老伴劝他休息,他却说:“坐着休息,不能躺,躺下就起不来了。”直到将所有资料整理完毕才答应卧床休息,这一躺就没能再起来。林院士将有限的生命投身到无限的科学事业中去,他是用一个战士冲锋的姿态跨越了生死之界!他的跨越是那样的壮美、壮烈!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下,这种纯粹的精神值得我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