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9 15: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6 23:34
成语"罄竹难书"最早源于《吕氏春秋》:"乱国所生之物,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也",意指纷繁复杂的事态,多到无法尽数记载。在《汉书·公孙贺传》中,也有相似的说法:"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强调事态繁重,难以一一述说。
然而,"罄竹难书"最为人所知的版本出自《新唐书·李密传》。李密,原为隋炀帝杨广的侍卫,因一次被发现左顾右盼而失职。他并未因此沮丧,而是发愤图强,如在洛阳街头骑牛读书,被宰相杨素赏识。后来,杨玄感起兵反对隋朝,李密被邀请为谋士。在起义过程中,李密以檄文号召民众,列举隋炀帝十大罪状,其中一句便是"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寓意其罪行深重,难以尽数列举。
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罪恶之深重,即使使用尽南山的竹子也难以记录完毕,即使东海的水也难以洗尽其罪恶。这个故事展现了李密的聪明才智和对隋炀帝的强烈谴责,"罄竹难书"也因此成为形容罪恶滔天、难以计数的常用语。
扩展资料
罄竹难书,成语,贬义词,拼音:qìng zhú nán shū 指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古人写字用竹简,竹子是制竹简的材料)。出自《吕氏春秋》:"乱国所生之物,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也"。 《汉书﹒公孙贺传》:" 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本意都是"事端繁多,书不胜书"。《旧唐书﹒李密传》记载李密数说隋炀帝的十大罪状,其中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话。意思是说,用尽南山的竹子作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决开东海的水,也洗不尽他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