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06: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05:36
自20世纪现代艺术发展至今,一代代中国艺术家们用多样的艺术语汇描绘着心中的至美风景,传达出自身在环境中的个人化心境,今秋,中国嘉德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特推出随艺术家赏天下美景专题,邀请大家一同走进这些跨文化、跨时空的杰出画作,欣赏那些沉淀在艺术家心底的一路风景。
京华烟云
方君璧 颐和园铜狮 1943年作
布面 油画 6173.5cm
1930年后,方君璧与丈夫曾仲鸣告别法国,回到国内定居,并在1943年到北京拜访齐白石,以中西融合的独有技法为其画像,而同年创作的《颐和园铜狮》也借助京城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传达出对本土物象的深厚情感,以此显示出这一时期画家在中国传统语境中的深入艺术探索。
宋步云 景山白皮松 1948-1953年作
布面 油画 65.553cm
1946年,宋步云应徐悲鸿之邀北上,参加筹建国立北平艺专的工作,被聘任为副教授兼庶务主任、代理总务主任。来到北平后,宋步云创作了多件以京城景致为题材的风景佳作,*美术学院即馆藏一件以美院为表现对象的《白皮松》精品。本件《景山白皮松》描绘的是上世纪40年代的北京地安门,1954年为整治城市道路交通,此处被彻底拆除,《景山白皮松》清晰地记录了当年地安门历史景观的原貌,成为珍贵的历史记忆。
吴冠中 故宫白皮松 1975 年作
布面 油画 72.554 cm
帝王之家的树木中,吴冠中最喜欢白皮松,曾以故宫御花园白皮松为表现题材创作过多件作品,本件《故宫白皮松》即为其中最精彩的一件。面对白皮松,吴老有言:御花园里多白皮松,富贵之松、皇家之松,并享有年俸。而我见到的是斑点之美,错落之美,山石与干枝的亲昵。克里(P.Klee)有同感否。
吴冠中 后海 1973 年作
布面 油画 4591 cm
1973年,吴冠中受邀与黄永玉、袁运甫、祝大年共同为北京饭店绘制巨幅壁画《长江万里图》,他和妻子先后从农村返回北京什刹海前海北沿的会贤堂寓所,《后海》描绘的则是吴老什刹海寓所周边的京城小景。画面中茂盛挺拔的树木在后方建筑的映衬下更显苍翠欲滴,带有春夏之际独有的勃勃生气;下方以行人点缀的街道则使画面充满了本土化的人文气息。
泉城明珠
李超士 大明湖风景(七曲亭) 1964 年作 纸本 色粉 43.566 cm
1950年,李超士阔别执教20余载的杭州国立艺专来到山东济南履新,任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教授。济南美丽的大明湖畔成为其日日散步之处,也成为其艺术创作的重要冥想之所。大明湖历史悠久,早在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便有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故而大明湖一带历代建筑甚多,素有一阁、三园、四祠、六岛、七桥、十亭之说。到了夏季,更是优美秀丽,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岸边杨柳荫浓。此作正是取材于大明湖的七曲亭一隅,据其家人回忆,时值盛夏酷暑,李超士对景写生长达2周之久,终成精品。
青岛港口
吕斯百 港口 1950-60年代作
布面 油画裱于木板 4662cm
《港口》为吕斯百1950年代于山东青岛的写生佳作,彼时在歌颂祖国,服务人民的时代号召下,作品以岸边往来如织的船帆为背景,描绘港口及附近贸易的繁忙场景,展现出新中国建设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南朝第一寺
徐悲鸿 鸡鸣寺 1948 年作 布面 油画 47.565 cm
于南京*大学执教期间,由于徐悲鸿收入微薄,一直住于丹凤街52号的*大学宿舍。宿舍到学校画室途中便会经过鸡鸣寺,这座始建于西晋的寺庙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的美誉。千年来历经兴衰,饱含深邃凝重的历史韵味,由此鸡鸣寺也成了徐悲鸿最为喜爱的写生地之一。《鸡鸣寺》利用厚实的笔触和古朴的色调描绘出古寺深沉而静穆的岁月凝重感,展现出艺术家对古鸡鸣寺、对故土深沉的情感回忆。
杭州橘乡
倪贻德 橘乡 1964 年作 布面 油画 7192 cm
《橘乡》一作描绘的是南方橘园丰收时期的景致,杭州西部的台州、衢州盛产橘子,素以橘乡闻名。解放后,倪贻德的现代主义画风一直受到来自*层面的打压,其艺术理念、抱负长期无法得以施展。《橘乡》则是他隐晦的表达自己的艺术主张的一件代表之作。参照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史,观者可见《橘乡》对塞尚及现代主义艺术理念的致敬之意。
梦里水乡
陈逸飞 翡翠色调的水乡
1980 年代初作 布面 油画 105136 cm
陈逸飞与周庄的结缘,起始于在美留学时期,他收到友人杨明义寄来的周庄风景照片,在好友的提议下将黑白的照片搬于五彩斑斓的画布之上,并于第一次纽约个展中一鸣惊人。80年代初,回国的陈逸飞踏上了发现周庄的旅程,此后他便一头迷醉在这片给他带来幸运的水乡美景里。《翡翠色调的水乡》描绘了周庄雨季的宁静街景,烟雨蒙蒙,如诗如梦。
庞均 周庄双桥 2008 年作
布面 油画 182227 cm
与陈逸飞一样,庞均也对极具中国传统建筑美感的周庄热爱之极。本件作品描绘了周庄最具特色的景观双桥,画面中鳞次栉比的房舍间点缀着丛丛绿意,渲染出宁静祥和的氛围。在表现手法上,庞均以其擅长的灰色调传达出水汽氤氲的江南韵味,流动的河水和静穆的房舍形成动静对比,使观者的视线沿着流水向远处延伸,融入到画面的悠远诗意之中。
桂林山水甲天下
庞均 早春 2014年作
布面 油画 88x179.5cm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青山绿水是庞均最喜爱表达的风景题材之一,早在1978年艺术家就曾深入阳朔地区对景写生,几十年来对漓江景致的描绘贯穿始终。在《早春》中,庞均以清新明快的色彩和笔触描绘出早春时节的水光山色,画面下方倒映着群山的水面则同远山形成立于天地之间的镜像,极具动人的自然生气。
草原诗情
朝戈 蒙古史诗(三联画) 2005年作
布面 油画 62.5x200.5 cm x3
出生于内蒙古的朝戈,这块土地不但养育了他,更为其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关于风景画朝戈曾坦言自然对于我的心灵的影响至少是这个世界对我影响的大半,她依托伟大的蒙古草原和她伟大而悠长的诗意,激励我创造一种关于草原的前所未有的,而又为人们熟识的富于新识别力的,诗一般的风景画。
南国风光
方君璧 香蕉树花园
1950年代作 纸本 彩墨 5267 cm
早在1925年,方君璧便回国执教于广东大学,当地的风土人情在这段短暂时光里给她留了深刻印象,随着画家此后辗转东西的艺术实践,方君璧对中西融合技法的运用也愈发游刃有余,她借助广东极具古朴意味的旧城,在《香蕉树花园》画面中用西方学院派的造型再现祖国本土的至美风景,以文化寻根的理念带给观者真正的民族眼光。
谭华牧 木棉 1950年代作
布面 油画 3949.5 cm
谭华牧在1949年流寓澳门,1956年,他从澳门返回广州定居,居于越秀山下,《木棉》即是此时期所作,描绘了于越秀山间俯瞰视角下的广州城市景色。木棉多盛放于早春2月,远远望去,一树橙红,生机勃勃,给人以奋发向上之感。清人陈龚尹在《木棉花歌》中形容之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越秀山麓附近自古多植木棉,《学海堂志》有载:花开则远近来视,花落则老稚拾取,以其可用也。谭华牧先生视角独特,择几支木棉枝干入画,辅以越秀满山新绿,呈现了木棉柔美而抒情的一面。
美丽的西双版纳
吴冠中 西双版纳河畔 1978年作
油画 画布 裱于木板 32.5x38 cm
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吴冠中开始在南方地区进行风景写生,1978年他来到西双版纳,创作了此件《西双版纳河畔》。面对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他曾言千里迢迢来到西双版纳,植物王国,密林深处竹林黑,傣家姑娘衣裙赤,笔底风光人人识。
亚洲第一瀑布
吴冠中 瀑布 1972 年作 木板 油画 44.549 cm
1972年吴冠中来到重庆万州写生,此处雄伟的亚洲第一瀑布万州大瀑布引其驻足写生。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没有广袤无际、气势磅礴的水面,亦无铺天盖地、如雷贯耳的激流,吴冠中在本件《瀑布》中以大音希声的淡然心境呈现出一番静谧的流水之美。
雪域高原
刘国松 拉昂错初雪 :*组曲之九十二
2007年作 纸本 彩墨 92186.5 cm
刘国松首次前往*早在1980年代,但他对*雪山的描绘,则在2000年登上珠穆朗玛峰后更有突破性的进展。2000年夏,刘国松受邀前往*大学讲学。课程结束后,他携家人启程前往珠穆朗玛峰基地营,经历数天的行旅,终于得以一睹壮丽雄奇的美景:云海气象万千,在阳光的照耀下瞬间光影流动。雪峰若隐若现,迂回闪烁,令艺术家如痴如醉。*归来后,刘国松开始创作*组曲系列。
迷幻绚丽九寨沟
刘国松 火花海浮冰:九寨沟系列七十一
2005年作 纸本 彩墨 75x99cm
2001年开始刘国松进入九寨沟写生,一次途中,因结冰路滑发生危险,但正是这段死里逃生的经历,令画家抵达九寨沟时,发出无限感慨:每一个海子的颜色都不同,同一个位置的颜色也不同,走过生死关,对美的感悟更深。为表现九寨沟迷幻绚丽的美,艺术家以渍墨法,即是用不吸水的描图纸重叠渲染,利用水墨和纸张相互反应的不可预测性,作出自然的水面波纹效果。
大凉山的无际星空
何多苓 1970 年彗星与火把节之夜 1984 年作
纤维板 油画 67.597.5 cm
1970年,在四川西南部大凉山无边无际的群峰之间,作为知青下乡的何多苓躺在一片严寒季节里厚重的枯草地上,发现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秘密:悬挂在夜晚的天空长达半月之久的一颗彗星。自此,何多苓每晚拿出自己全部的自由时间观察着这颗彗星,如恋人般密会,如老友般倾谈。对这段静悄悄的往事,何多苓感慨良多。他说:彗星是很神奇的东西,能够遇到的人,注定也是不同的,我此后的人生仿佛被这颗彗星所感召。14年后,何多苓终于将这些珍贵的青春回忆搬于画布之上,创作了这件《1970年彗星与火把节之夜》。
纽约*公园之冬
朱沅芷 *公园冬景
1940 年作 布面 油画 5066 cm
1940年,已经返回纽约的朱沅芷不断于身边生活进行取材,*公园是其每日散步思考创作的必经之地,因后方高耸的巨大建筑同前方的园中景观形成鲜明对比,结构十分入画,成为其描绘的首选之地。
水城威尼斯
庞均 远眺圣马可大教堂
2015 年作 布面 油画 180250 cm
2015年 东方文明─庞均个展在威尼斯圣玛莉亚圣殇学院开幕,威尼斯无论是停泊着贡多拉的泻湖,还是庄严肃穆的圣马可大教堂,都强烈激发着庞均的创作*,他以坚实的线条而极具动感与张力,在水天一色的异域风景中呈现出源自东方的灵韵。
心象之景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艺术家将眼前的具象风景化为内心深处的心象之景,如朱德群、洪凌、李华弌、周春芽等,他们在虚实之间提炼出中国风景意象的大气神韵,彰显出中国风景画创作的民族精神与多元脉络。
朱德群 瑞雪 2002年作 布面 油画 129194cm
朱德群对于雪景题材表现的热爱,可以追溯到他在 1965 年的阿尔卑斯山之行。彼时,他登上欧洲屋脊白朗峰,目睹苍茫无垠的雪峰,从而激起了崭新的创作灵感。雪山归来后,艺术家开始将高纯度的白色颜料应用到画作之上。本件《瑞雪》整体风格清新素雅,画面中心细碎的彩色圆点,隐约缥缈, 渲染出梦幻的田园之感。而后方白色的部分正如其对阿尔卑斯山终年不化的白雪的回忆。如恩师吴大羽所言:绘画即是画家对自然的感受,亦是宇宙间一刹那的真实。
洪凌 天放 2014年作 布面 油画 190250.5cm
洪凌爱山,尤爱黄山。近年来,他选择与优美的自然山水对望、相守,将其工作室扎根于黄山之中。受此情怀的熏陶,洪凌更加追求在精神层面上对西方风景绘画与东方传统山水创作的融汇。在《天放》的表现上,艺术家借助其内在意象来把握外在景象梅,画面即保留了客观的梅树形象,又提纯了精神内核,将梅花的傲骨神韵与画家的心性完美对位。正如艺术家所述:在与自然生命相处、表达、付出的同时一步一 步地隐退自己,使自我变得无企图,朴素地躬身劳作,像农夫一样,把自己的生命在抛洒中融入万物,获得生命整体的精神升华。
李华弌 夏山云雨 2007 年作 纸本 水墨 16086 cm
1982年李华弌移居美国,在强烈的文化冲击下,他的山水画开始结合抽象表现主义式和结构主义的戏剧性构图以及宋代山水极具张力的审美意象。《夏山云雨》作品中,巨山险峰的局部峭壁浸润在云雨中,烟雾笼罩,迷蒙虚幻,隐约透出细致描绘下山石微小的纹理和造型奇异的蟹爪树,此纪念碑式的崇高感即为艺术家心中的风景。
周春芽 中国风景 1993 年作 布面 油画 194130.5 cm
周春芽的中国风景并非是中国本土化意象的符号化表达,而是用一种充满趣味的重构来挑战习以为常的正统视觉,他不满足于文人画石的内敛性格,转而以冒险性的艺术实验来实现极富反叛性的图像表达。同时,发挥了与中国书法书写性有关联的绘画性传统,使画面中劲松的根根枝条、太湖石的层层结构都透露出苍劲有力的笔墨气韵,书写出当代文人的胸中丘壑。
中国嘉德2018秋季拍卖会
巡展 Exhibit
10/27-10/28
武汉大学 万林艺术博物馆
预展 Preview
11/17-11/19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拍卖 Auctions
11/20-11/24
嘉德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