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04: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1 05:49
梭子蟹的繁殖活动主要集中在黄、渤海地区,交配季节通常在每年的4月至5月,以及初冬时期。在福建沿海,繁殖期则从3月至11月至12月,除了成熟的个体进行交配,部分未完全发育的雌蟹也会接受配对。每年的4月到5月,雌蟹会进行大规模的洄游,聚集在近岸浅海的港湾或河口附近进行繁殖。在这个时期,一只雌蟹可以产下2到3次卵,每次数量大约几十万至二百万粒,新卵呈黄色,经过两周左右会变为黑褐色。幼体孵化出的溞状幼体在浮游期间经历五个阶段,最终蜕变为大眼幼体,再经过一次蜕皮成为幼蟹,整个成长过程需要经过多次蜕壳,平均寿命约3年。
梭子蟹的渔业资源丰富,每年有春秋两个渔汛,期间捕捞产量高,体形硕大,肉质鲜美且营养丰富,特别是卵巢和肝脏备受青睐。卵巢可作为高级调味品,肉质则可用于鲜食或制作罐头,在国内外市场广受欢迎。蟹壳不仅有药用价值,还能提取甲壳质,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黄海和东海的梭子蟹年产量约为1~2万吨,是中国海产蟹的重要品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此外,南海和东海还有远海梭子蟹 (P.pelagicus)和红星梭子蟹 (P.san-guinolentus),其中南海的远海梭子蟹是常见的经济种类。
梭子蟹,有些地方俗称“白蟹”。因头胸甲呈梭子形,故名。甲壳的中央有三个突起,所以又称“三疣梭子蟹”。雄性脐尖而光滑,螯长大,壳面带青色;雌性脐圆有绒毛,壳面呈赭色,或有斑点。梭子蟹肉肥味美,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且适宜于海水暂养增肥。头胸甲梭形,宽几乎为长的2倍;头胸甲表面覆盖有细小的颗粒,具2条颗粒横向隆堤及3个疣状突起;额具2只锐齿;前侧缘具9只锐齿,末齿长刺状,向外突出。螯脚粗壮,长度较头胸甲宽长;长节棱柱形,雄性长节较修长,前缘具4锐棘。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1 05:50
梭子蟹的繁殖活动主要集中在黄、渤海地区,交配季节通常在每年的4月至5月,以及初冬时期。在福建沿海,繁殖期则从3月至11月至12月,除了成熟的个体进行交配,部分未完全发育的雌蟹也会接受配对。每年的4月到5月,雌蟹会进行大规模的洄游,聚集在近岸浅海的港湾或河口附近进行繁殖。在这个时期,一只雌蟹可以产下2到3次卵,每次数量大约几十万至二百万粒,新卵呈黄色,经过两周左右会变为黑褐色。幼体孵化出的溞状幼体在浮游期间经历五个阶段,最终蜕变为大眼幼体,再经过一次蜕皮成为幼蟹,整个成长过程需要经过多次蜕壳,平均寿命约3年。
梭子蟹的渔业资源丰富,每年有春秋两个渔汛,期间捕捞产量高,体形硕大,肉质鲜美且营养丰富,特别是卵巢和肝脏备受青睐。卵巢可作为高级调味品,肉质则可用于鲜食或制作罐头,在国内外市场广受欢迎。蟹壳不仅有药用价值,还能提取甲壳质,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黄海和东海的梭子蟹年产量约为1~2万吨,是中国海产蟹的重要品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此外,南海和东海还有远海梭子蟹 (P.pelagicus)和红星梭子蟹 (P.san-guinolentus),其中南海的远海梭子蟹是常见的经济种类。
梭子蟹,有些地方俗称“白蟹”。因头胸甲呈梭子形,故名。甲壳的中央有三个突起,所以又称“三疣梭子蟹”。雄性脐尖而光滑,螯长大,壳面带青色;雌性脐圆有绒毛,壳面呈赭色,或有斑点。梭子蟹肉肥味美,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且适宜于海水暂养增肥。头胸甲梭形,宽几乎为长的2倍;头胸甲表面覆盖有细小的颗粒,具2条颗粒横向隆堤及3个疣状突起;额具2只锐齿;前侧缘具9只锐齿,末齿长刺状,向外突出。螯脚粗壮,长度较头胸甲宽长;长节棱柱形,雄性长节较修长,前缘具4锐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