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02: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1 11:33
血肌酐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其与体内肌肉总量的关系上,血肌酐浓度主要由肾小球滤过功能决定。内生肌酐不受饮食等因素影响,当肾功能受损,血肌酐在早期可能正常,但肌酐清除率下降。正常值参考范围为男性53-106gmol/L,女性44.2-97.2gmol/L。血肌酐高于正常值通常表示肾功能严重损害,而肌酐清除率更为敏感,是反映肾小球功能的可靠指标。
尿肌酐的临床意义则通过排泄量的变化揭示多种疾病,如增高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消耗性疾病等,减少则与肾脏功能不全、贫血等有关。肾病患者肌酐异常,血肌酐偏高和尿肌酐偏低,是肾脏受损并逐渐恶化,导致滤过功能下降和毒素积聚的表现。
尽管有如肌酐片、ast-120活性炭等药物用于降低肌酐,但它们仅能暂时替代肾脏功能,而非修复损伤。长期使用可能会加速肾脏进一步受损,不利于疾病恢复。因此,对于尿毒症初期的肾病患者,中医从疾病的根本治疗入手更为重要,能阻止肾脏纤维化的进展。
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肌酐主要由肾小球(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滤过排出体外。血中肌酐来自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时.身体的肌肉代谢又没有大的变化,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