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03: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6:09
在对孟氏大连蟾的研究中,一项关键发现是其骨骼的愈合特征,这表明这是一种成熟的个体。大连蟾展现出了一种类似冬眠的生理适应,然而,其长时间的睡眠可能并非真正的冬眠,而是为了应对旱季的短暂缺水时期。[3]
在形态学上,孟氏大连蟾与三燕丽蟾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孟氏的大腿骨(尾杆骨)长度超过荐前椎总长度,相比之下,三燕丽蟾的尾杆骨则较短。孟氏的尾杆骨横突宽度大于长度,而三燕丽蟾的则恰恰相反,具有细长的特性。此外,乌喙骨形状也有所不同,孟氏为铲形,三燕丽蟾则是棒状。骨骼比例的差异还体现在整体体型上,孟氏大连蟾比现代蟾蜍更肥胖,头部和颈部更粗壮,骨骼相对细小,这表明它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可能不及现代同类。而且,孟氏的前肢发育较三燕丽蟾更为发达,这暗示其跳跃能力可能不及后者。[1]
孟氏大连蟾于1999年发现于北票上园,后于2003年由大连自然博物馆收藏。为纪念大连自然博物馆馆长孟庆金研究员对相关研究所作出的贡献,这一新物种被命名为孟氏大连蟾。属名“大连”取自化石标本保存地点,种名“孟氏”即以姓氏赠与孟庆金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