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茶花女》《羊脂球》的精彩片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05:0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11:10
《羊脂球》
“连接好几天,溃退下来的队伍零零落落地穿城而过,他们已经不能算作什么军队,简直是一帮一帮散乱的乌合之众……”故事发生在普法战争中法国军队溃败,普鲁士军队侵占了鲁昂城时,鲁昂城有10个人:奸商鸟先生和夫人、资产家、政客卡雷"拉玛东先生和夫人、贵族德"布雷维尔伯爵和夫人、两位修女、“民主党爱国人士”高尼岱、还有妓女羊脂球抱着不同的目的在鹅毛大雪的寒夜同乘一辆马车要离开普鲁士占领区。途中并不顺利,半道碰上一位瘦高个的年青普鲁士军官,因为垂涎于羊脂球,提出了要羊脂球陪他过夜的要求,否则便要把全车的人无限期的扣留。羊脂球虽然是个妓女,但本着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愤而不从。普鲁士军官是深知人性的本性的,他紧抓着手里的王牌“他的意思是他的希望一天得不到满足,就必须把全部的人扣留一天。”
同车的人群一开始听闻羊脂球说出来被扣留的真象时,义愤填膺。“当时只听见一片谴责这个无耻丘八的呼声,一片暴怒的怨声;全体团结起来抵御敌人了,仿佛敌人要羊脂球做出牺牲的这件事里他们每个人也都有一份……”然而,这正是莫泊桑精心设下的一个铺垫,高潮也顺应地在此展开。莫泊桑牢牢地把握读者,导引着读者在他对各人的态度、言行的转变的阐述中跟随着他思考,思考人性在环境转变中的承载能力——人群起初的义愤到被扣留后“大家对羊脂球的好像有点冷冰冰了”;“他们现在几乎有点儿怨恨这个女人了,为什么她不偷偷地跑去找那个普鲁士人……”,人群为自己的处境担心,建议把羊脂球一个人留下,让他们离开,被普鲁士军官拒绝后,他们只有改变方法对羊脂球进行说服和劝说……到最后,羊脂球屈辱地为了大家的利益,顺从了普鲁士军官而换来了放行,却遭到无耻的同车人的冷待。
在这个小说里,具讽刺性的对比手法在文中时时贯穿,如车中两次进食时各人言辞、行为上的对比、人群对羊脂球前后态度的转变对比、初上车时三位阔佬及他们的夫人的高高在上对其它人等的蔑视和最后途中在高尼岱《马赛曲》中的狼狈不堪、恼怒的心情之间的对比。还有人物之间的对比,莫泊桑客观而又冷静的塑造了一组典型环境下典型的人物:卑劣下作的鸟先生、道貌岸然的伯爵、表面得体内心淫贱的几位贵妇,与之对立的是身为妓女却深明大义热爱祖国的羊脂球。
作者在美丽善良的羊脂球周围刻画了一群丑陋粗鄙的人。他们虽然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却有着和他们的地位成反比的肮脏的灵魂。用天性作对比,用语言作对比,用身份地位作对比,使我们清晰地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善与恶、美与丑。心情也从崇敬到鄙视,从同情到愤怒。同样是普法战争的受害者,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是那么悬殊。平时一本正经甚至受人尊敬的人,在灾难面前显露出卑劣无耻的面孔,而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和尊严的人却表现的无私善良。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羊脂球这个形象是美与丑,可是我们对于她的美丽、善良却体会深刻。
处于战争中的人们都是自顾不暇,一心只想保住性命。而羊脂球却迥异于他人。虽然,她也是为了保住性命乘车躲避灾祸,但作者却把读者的视觉转移到羊脂球随身所带的衣食上。这里作者没有交待羊脂球的勇敢镇定,但是我们却从羊脂球准备充足的食物和行李看出,她“逃跑”是有尊严的,而不像那些"受人尊敬"的老爷、太太那样,平时傲慢十足、不可一世,发生危险时,却一个个本性暴露,匆忙得连食品都忘记了。作者独到的视觉,隐藏了每个人的言行,只是简单地交待了每个人的行李物品,就使我们一下子看到了谁在面临灾难时是勇敢者,而谁是懦夫。
写到这里,作者似乎还嫌揭露得不够。他以蔑视的口气写到了那些“上等人”为了填饱肚子,全然不顾先前的尊严、面子,而太太们也瞬间将原来故作贞洁的目光变作暧昧、亲切,他们的目的再清楚不过,只是为了占有羊脂球的食物,达到裹腹的目的。在这里,作者用讽刺的手法详细地描写了每个人的吃相,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些平日作威作福的“上等人”,也会像饥饿的乞丐突然获得食物那样,露出粗鄙不堪、狼吞虎咽的丑陋形象。
“几张嘴不停地张开了闭拢,闭拢了张开,咽啊,嚼啊,吞啊,非常的凶猛。”
……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11:07
4亿自助捐精你明天去看7斤你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