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5 21: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2 08:20
惜诵,这是一首哀叹诗,表达了诗人因直言进谏而遭受谗言疏离的悲痛心情。"惜"表达了悼念之情,"诵"则指向了进谏的行为。"愍"象征着忧患与痛苦。诗中提到的"所作忠",原意可能是"所非忠",这是对忠诚誓言的一种解读。
五帝象征着五个方位的天神,"析"意为分析,"中"则指刑书。六神是六宗神明,包括日月星辰等,诗中"与"与"以"同义,"向服"意为对证是否有罪。山川之神在此被视为陪审团,"备御"即备用,以备审讯之用。
咎繇,即皋陶,是舜的法官,负责公正听断。"赘肬"形容身体多余,"儇"则指轻浮。"谊"与"义"相通。"羌"在此表示"乃","惟"代表思考,"众兆"指的是众多百姓。
诗中提到的"豫"有犹豫之意,"羌不可保"意味着无法自保。诗人急切而坚决,"不贰"表达专一,而"宠之门"则指趋炎附势之途。"志"即智慧,"巅越"象征颠簸困厄,"咍"是嘲笑,"纷逢尤"形容诽谤如潮。
诗人遭受巧辩之言的攻击,内心沉闷压抑,"白"字表露出愁闷。"闷瞀"和"忳忳"描绘了烦闷的情绪。"无杭"可能是"方沆"之误,意为彷徨。"厉神"是占梦的灵巫,"志极"指向公正之道,"众口铄金"比喻舆论的力量。
诗人反思自身,若继续如此,可能会有危险。"惩羹"和"齑"寓意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申生"的故事反映了信谗之害,"婞直"象征刚正不阿。"作忠"引来怨恨,"忽过言"则指言辞过激。
最后,诗人以"九折臂"的寓言,寓意经历磨难后的成长,"矰弋"和"罻罗"则象征着陷阱与险境。"侧身"表明避难,"儃佪干傺"描述了进退两难的困境。整首诗充满了对命运转折的感慨,警示人们谨慎言行,以免重患加身。
关于“惜诵”二字,历来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王逸《楚辞章句》说:“惜,贪也;诵,论也。”“言己贪忠信之道,可以安君,论之于心,诵之于口,至于身以疲病,而不能忘。”洪兴祖《楚辞补注》说:“惜诵者,惜其君而诵之也。”朱熹《楚辞集注》说:“惜者,爱而有忍之意。诵,言也。”“言始者爱惜其言,忍而不发,以致极有忧愍之心。”王夫之《楚辞通释》说:“惜,爱也。诵,诵读古训以致谏也。”林云铭《楚辞灯》说:“惜,痛也,即《惜往日》之惜。不在位而犹进谏,比之蒙诵,故曰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