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着重从声音画面分析,最好是自己写的感受,不要网上随便找...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15:3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13:48
好吧。就这样发给你好了。。。
我怕写的不好。。。
一曲佳人,生死隔
——《十面埋伏》影评
白茫茫的雪,还在飘落。嫩绿的衣裳,鲜红的血液。一曲佳人,悲戚的响起。亲爱的爱人,你让我情何以堪?我如何能坦然,接受你已经逝去?
《十面埋伏》是由张艺谋导演,刘德华、金城武、章子怡、宋丹丹主演的爱情剧情片。获得了华表奖优秀故事片技术奖,且是第77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
本片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令人始料不及。金城武饰演的随风,游戏一场;刘德华饰演的刘铺头,在朝内应;章子怡饰演的小妹,装盲起舞。整一场故事,处处暗藏玄机,幕幕都是转折。一段注定无法善终的爱情,每一次的转变,都触动着我的心弦。刚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觉得没什么吸引力,可当我耐着性子看下去的时候,我竟沉浸在这段凄美的故事中,变得无法自拔。一开始着实以为,小妹是装的,可过了很久,渐渐也相信了,就如随风一样,相信了一切。可最后竟还是出人意料。
小妹和金铺头随风,第一次在花海中欢声笑语时,盾牌兵的突袭,还有那个神秘人出手相救,到最后,让我觉得是那么的可笑。因爱生恨,原本不顾一切保护的人,最后却死在了自己手上。刘德华这次扮演的角色,悲哀的或者,他没有担当,他输不起。小妹最后那一飞刀,并没有杀他,是为了回报他的多次相救吧。张导在这,展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一种轮回相报的思想,因为你救了我的命,那么我可以再次将生命随还给你,哪怕,是那么不合乎情理。
电影《十面埋伏》秉承了张导一贯的风格,注重色彩。小妹所在的飞刀门,一身生机盎然的鲜绿,却是手染鲜血。小妹孤身一人,穿着红色调的男装,在竹林间与盾牌兵奋战。绿意犹在,杀气袭来,转瞬即逝,一切皆如梦。当小妹放走随风后,站在一片火红的树中间,叶片起舞,小妹那一抹绿,在深秋的林中,是那么鲜艳、那么显眼、那么孤单。
影片的背景乐,佳人曲,让我难忘。看完了电影,我便一直反复地听,这首佳人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原本是小妹起舞的一首曲子,到最后,竟真是,佳人难再得。金城武浑厚的嗓音,让这段悲戚唯美的爱情就此落幕。
明明心中有爱,为何总是深藏着阴谋?明明不愿舍弃,为何还要狠心的离去?
我们总是如此,总以为自己赢了,总以为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所进行着。殊不知,命运总是那么差强人意。金铺头说过那么句话,我等你三年还不如他陪你三天?有时候,真是如此。爱情没有先来后到,没有原理可讲,我就是变了心,我就是爱上了那个男人,又能如何?爱情像一阵风,你只有感受得分,无法触摸。爱情又像是一片沼泽越是想要挣扎,却越是陷得深。
人们总是在对另一个人心动的时候,对这一个人心有很愧疚。我想,如果小妹够洒脱,答应跟着随风一同浪迹天涯,便不会有最后那无可奈何的结局,便不会有那生死两隔的尽头吧。可是,这样的唯美,这样的悲戚,才是电影,才足够让人对此有所触动吧。一场游戏一场梦,到头来,只有输。是是非非,生死难料,怎知一切都早已注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13:52
《和你在一起》(Together):具象影像下的抽象音乐
(文:火神纪)
抽象的音乐是可以用具象的镜头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的。以我的音乐素养来说,这部电影里大部分音乐所表达给我们的情感,我大都理解不到其本身十之一二;然而,陈凯歌的镜头一路在替我铺垫情感,到电影最后的那场无冕之王般的华丽演奏却突然感动了我——我想,在那个点上,所有积蓄着的情感被突然点燃、引爆,然后崩溃。
我迷恋这样细水长流式的镜头语言,我迷恋这种积郁成灾的抒情模式,我迷恋那个低调做人的陈凯歌。——火神纪。题记。
很难得可以静下心来看一部已经过气了的电影,更难得静下心来为一部过气的电影写下些什么文字。因为,现今不仅拍电影的人们都在向票房看齐,写电影的人同样都在向点击率看齐;既如此,又何必徒劳呢。
我似乎是个挺固执的家伙。我总觉得——好的电影总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以及岁月中细水长流的推敲。这部电影更加证实了我的这个想法。有时候,翻看一部已经差不多快被人们遗忘的电影,也许要比买张戏票走进电影院去看当前的大热影片来得更容易得到惊喜;这也许,也是为何喜欢看老电影的缘故吧。
我们已经被太多太多的所谓大片所包围,而现如今的所谓国产大片,几乎都是在比谁往电影上砸的钱更多、谁的明星阵容更强大、谁的前期宣传做得更好、谁的诽闻和丑闻更多……我总是在想,靠这样的一切堆砌出来的电影,它的质量又拿什么来保障呢。这几年来的大片,几乎都面临同样的尴尬境地——每一部都票房大卖,而大卖之后也几乎恶评如潮。毕竟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影迷们花了许多钱和时间以及精力走进戏院,最后只是替那些并不太负责任的导演们买掉那张耗费巨资的账单,而他们交出来的作业却并不是我们所期盼的那么精致;做了冤大头的感觉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所以骂街者众,而说到底,出错的其实不是导演,不是影迷,更不是投资方和制作方,而是整个中国电影市场当前近功急利式的浮躁。
去年,这样的现象似乎多少有些好转。也许,不只是影迷们在摸索着各大导演的脾气,导演们也在摸索着市场的规律和脉门;我们都是挺年轻的一个群体,我们都在共同摸着石头过河。调节好创作心态,尊重影迷别总是把我们当冤大头的凯子才是国产电影应该寻找到的那条通往经典作品的王道——到那时,卖座又叫好的作品也许就不再是梦想了。
我记得毛爷爷曾经说过——世界终究是我们的;而放在电影上,他的这句至理明言似乎也是同样说得通的。中国电影的市场化进程其实才刚刚开始,让市场来调节这一切,其实也是一个挺好的开端,而总有许多人对于中国电影的前景堪忧,我却并不这么觉得;因为我们起步得晚,所以目前看来似乎还挺落后人家一大截,可是正是我们才刚刚起步,所以我们所可能有的潜力也是无法估量的。当然,看官们可以把这定义成是我想当然的乐观和一味天真浪漫到底。
有才华,是否就一定能成功呢。当然,我们都希望是;当我们还怀揣着美好的期盼把自己的某些特质定义为才华的时候。但是现实往往不是如此,我们所以怀才不遇,也许仅仅只是因为我们所怀揣的,并非真的就是他人所认同的才华;又或者,就算那些真的能被认同为才华,个人的际遇、他所拥有的人际脉络、以及这个网络所能被他运用起来的人脉关系……一些诸如此类的东西,最终在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时所占到的比重,半点也不比个人才华少。
谁曾说——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谬论。假如把金子放到一个完全没有光线的暗处,不给它解封,它永远也发不出半点光亮。金子不可能发出任何光芒,这是由它的物理性质所决定的——它之所以让我们感觉它光彩夺目,是因为它能折射光线而非发光。
王志文的角色江问刘佩琦饰演的刘成那个问题,也许一语问破了这部电影最底层的一个思索——要音乐,还是要成功。这其实是个挺严肃的问题——有音乐才华,却不一定能够成功;可是这并不让人感觉到意外,我们能把这个可怕的现实归咎于社会吗?有时候我们也许也得考虑一下国情,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国家,有才华的人又何尝千千万万,而其中能成功的却能有多少;更大一部分所谓的才华人士,大都也许只能无可奈何地怀揣着“大隐隐于市”的自我安慰游荡在野。
刘成选择了成功,我们却无法去苛责于他,纵然我们也同情江,可是我们拿什么去问责一个望子成龙的父亲,一个从乡村小镇里走出来的农村厨师呢。我们设身处地地假想,如若是我们自己呢——我们给自己做选择,也许我们还能故作清高地说我们选择音乐;可是如果我们去替自己的子辈做一个选择,也许我们真得好好地掂量一下了。而第一个反应也许比给自己做选项时来得更快——成功,几乎能跟刘成一样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这是不需要迟疑的,刘成并不会懂得音乐对于儿子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却刚刚目睹了一个成功的音乐家站在一个只属于他的舞台上享受他的观众如潮水般的鲜花和掌声,然后,儿子能够得到儿子自己也渴望着的所有一切。对于一个父亲来说,不管做什么,这个理由其实已经非常充分并且足以说服所有了。
我不知道他所拉的那首曲子的背景、作曲家的故事以及曲子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可是经过了陈凯歌的层层铺垫,刘小春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无冕之王般的自我沉醉。刘小春的音乐才华,在这部电影里,他经过了落魄的江所认可,也经过了风靡当时的余的认可——这是否能定义为,他受到的是现实社会与理想世界的双层认可;官方的标准以余的认可为标准,民间标间以江的认可为标准。
这一切其实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时至今日,我还能清楚地记得,当时听到那首曲子时那种完全无法自抑的热泪盈眶。以具象表达抽象,这是非常困难的;而陈凯歌,在这方面是非常强大的,这部电影用影像表达小提琴,像《霸王别姬》和《梅兰芳》刚是京剧——如何用具象的镜头表达抽象的音乐,这是非常考究一个导演在驾驭镜头方面的功力的。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某一刹那,我突然感觉我是真的可以理解那首古典音乐曲子下面所要表达的所有情感。毫无疑问,这是陈凯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