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墓康海与前七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15: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3分钟前
康海,明朝中期七才子之一,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及官场正直而著称。他不仅是诗文和杂剧的创作高手,更是敢于触权贵、骂奸党、指责时弊、弹劾权臣的佼佼者,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并称为“前七子”。康海以其秦人风范,展现出了鲜明的个性与勇气。
正德元年(1506),太监刘瑾专政,企图拉拢康海作为同党。然而,康海始终坚持原则,不愿与刘瑾为伍。李梦阳因代尚书韩文草拟弹劾刘瑾的奏章而遭刘瑾陷害,被逮捕入狱。李梦阳通过纸条向康海求救,康海深知义不容辞,尽管不愿见刘瑾,但仍为了朋友,硬着头皮去拜见刘瑾。
刘瑾听说康海求见,喜出望外,亲自迎出,鞋也来不及穿正,便飞奔而出迎接康海。康海在刘瑾面前,多方为李梦阳辩护,最终刘瑾看在康海的面子上,释放了李梦阳。然而,一年后,刘瑾因谋反罪被处死,康海因与刘瑾的过往关系,被列为同党,被削职为民。
康海回家后,深感文名带来的累赘,开始对文学创作产生倦怠,认为辞章不过是小技,壮士不应为之。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同乡王九思,经常在沜东及鄠县一带畅饮、创作乐曲歌辞,以寄托内心的忧郁与苦闷。康海与王九思一同对戏曲音乐进行了大胆改革,形成了秦腔四大流派中影响较大的一派——“康王腔”,展现了他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创新精神。
康海墓康海与前七子
康海,明朝中期七才子之一,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及官场正直而著称。他不仅是诗文和杂剧的创作高手,更是敢于触权贵、骂奸党、指责时弊、弹劾权臣的佼佼者,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并称为“前七子”。康海以其秦人风范,展现出了鲜明的个性与勇气。正德元年(1506),太监刘瑾专政,企图拉拢康海作为同党。然而...
康海墓的康海与前七子
康海不仅以他创作的诗文以及杂剧而闻名,成为明朝中期七才子的核心,而且在官场刚正不阿,藐视权贵,颇具秦人风范。康海和李梦阳、何景明等七才子一起,触权贵,骂奸党,指责时弊,弹劾刘谨。正德元年(1506),太监刘瑾专擅国政,刘瑾是兴平县人,以其与康海为同乡,又风闻康海的才名,企图拉拢康海作为同...
秦腔的鼻祖是谁?明朝状元、秦腔鼻祖—-康海
之所以说康海是文学家,首先是因为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九思、王廷相和他才华横溢、志趣相投,一同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被时人称作“七才子”,也就是明朝文学界的“前七子”,康海名列首位,被大家敬称为“康子”。“康子”的称呼,和孔丘被叫做“孔子”,荀况被叫做荀子,庄周...
前七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 李梦阳的《禹庙碑》《梅山先生墓志铭》
苏州的江南四大才子最后结局如何?
最早见于《明史》:“徐祯卿与祝允明、唐寅、文徵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成化、正德年间,江南地区盛行以“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等七人)为首的摹拟、复古之风,而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却是特立独行,不讲复古,卓然自立,以抒写性情的...
康海被削职深层原因
在母亲去世时,康海违背常规,没有请求李东阳等大佬撰写墓文,而是选择信任李梦阳等人,这更让李东阳感到愤怒。这些行为累积起来,使康海虽非有罪之人,却逐渐失去了支持,即使他曾经的盟友李梦阳在关键时刻也因文字之争保持沉默。康海的悲剧,可以说是由他的才华所累,他的性格特点导致了这一结果。才高...
扒一扒李东阳与前七子的爱恨情仇
而当李梦阳出狱后,他与国舅张鹤龄的冲突再次升级,展现了他们的个人恩怨。尽管如此,李东阳的冷漠态度引发诸多非议。随着岁月流转,前七子与李东阳的矛盾公开化,最终因“康海母墓表”事件达到了高潮。刘瑾当政时期,李梦阳的刚烈与李东阳的妥协形成鲜明对比。李梦阳积极参与对抗刘瑾,而李东阳则在赞誉刘瑾的...
前后七子的前七子的复古主张
明代中期文学复古思潮发轫于前七子的文学活动,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是一个以李梦阳为核心代表的文学群体。古主张前七子的某些复古论点透露出他们对文学现状的不满与对文学本质新的理解,这在李梦阳(1472-1530)的复古主张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如他提出“宋德兴而古之...
江南四大才子都是谁?他们的外貌特征、性格特征都是什么?主要作品是什 ...
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并称“前七子”。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 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京师,年仅33岁,其墓葬于虎丘山西麓万点桥的郁家浜北...
江南四大才子是真有其人,还是小说中的人物?
及第后与明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交游甚密,悔弃少作,齐倡复古。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并称“前七子”。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不屑一顾,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