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5 16: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07:46
在探讨生命本质的诸多理论中,有四种基本观点占据主导:
首先,机械论在17至18世纪盛行,试图通过力学规律解析生命的奥秘,部分学者将其视为物理化学规律的延伸,或将生命视为自我控制的机器。
相反,活力论强调生命中难以捉摸的、非物质的活力因素,如生命力或隐得来希,认为这是生命区别于非生命的关键。然而,这一理论在理论上和实验上都受到了挑战,已被生物学研究否定。
整体论则关注生命的整体性,分为突现论、阶序结构论与有机论,它们共同抵制还原论,强调生物学的独立性。尽管与活力论有所交集,20世纪的研究者试图摆脱活力论的影响,深化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还原论主张生命体系可以归结为物理化学规律,侧重于从微观层面分析,否定生命运动的独特本质。它批判活力论,更倾向于机械论的观点。
对于生命本质的探讨,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生命是蛋白质存在方式,强调其化学组成部分的自我更新。然而,随着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入,学者们试图为生命给出一个符合当代科学成就的定义,但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
尽管有些科学家认为区分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模糊,但现代科学认为,为生命下定义是必要的。生命可定义为由核酸与蛋白质组成的多分子系统,具有自我更新、自我调节、复制以及对内外环境的反应选择性等特性。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以萌芽的形式涉及许多哲学问题,如什么是生命?它与其环境中的其他物质有何关系?它有没有起源和演变?古代哲学家早已接触到这些问题,并提出过各种假说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