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5 17: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2 04:38
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实这句话也可以运用到古代。三国时期吴国登陆夷州,留下最早记录台湾的文献。吴国学者还研究了《周脾算经》,对日后影响深远。
地理
在地理方面,孙吴的学者严畯曾写过《潮水论》。这是现所知最早的一篇潮汐学专著,是我国气象学与海洋学的开端。三国末期孙吴将领沈莹著述的《临海水土志》,记载了台湾原住民山夷与大陆百越民族同根同源的文化渊源关系;并从地理方位、气候和地形,以及居民的生产习俗等方面,记述了台湾岛的自然环境及高山族的社会生活发展情况。这一著作对当时的台湾人民的生活有详细的描写,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
《临海水土志》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台湾的文献之一,三国东吴临海郡太守沈莹可以称之为最早的研究台湾的学者,在他的《临海水土志》对当时被称为“夷洲”的台湾情况有着专门记载,只是此书已经流失,主要内容记载在《太平御览》之中。从所记内容来看,这是当时最完整的关于台湾的文字资料。
天文
在天文历法方面,孙吴科学家对天体的探讨十分活跃,孙吴的天文学家王蕃以浑天论名于当世,提高了测定黄赤交角的精确性;陈卓把源自战国时代的天文学家石申、甘德、巫咸等三家学派所著星图命名的恒星,加以综合,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全天星官系统。
他以二十八宿为基础,再将石、甘、巫咸三派天文学家所定的星官,并同在一起,去重复,存不同,绘成全天星图,构建了一个全天星官系统。陈卓的全天星官系统一直沿用到近代。他的这一标准一直是后世天文学者制作星图和浑象的重要依据,并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数学
在数学上,汉末三国时期天文、历法的发展,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在孙吴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数学家,取得了数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成果。其中以赵爽的《周髀算经注》最为著名。赵爽是第一个对《周髀算经》进行认真而全面研究的学者。
他的研究分为:解释文字,推演数学理论,补图等三个方面,突出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以“弦图”证明勾股定理。二是对“出入相补原理”的运用。他在“勾股圆方图”书中采用“弦图”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这一方法比外国同类方法早约一千年;在研究二次方程得出的结论,与“韦达方程”类似,但比韦达早了一千三百多年。孙吴学者阚泽对圆周率也很有研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就是借鉴了他的成果。
《周髀算经》原名《周髀》,算经的十书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2 04:36
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实这句话也可以运用到古代。三国时期吴国登陆夷州,留下最早记录台湾的文献。吴国学者还研究了《周脾算经》,对日后影响深远。
地理
在地理方面,孙吴的学者严畯曾写过《潮水论》。这是现所知最早的一篇潮汐学专著,是我国气象学与海洋学的开端。三国末期孙吴将领沈莹著述的《临海水土志》,记载了台湾原住民山夷与大陆百越民族同根同源的文化渊源关系;并从地理方位、气候和地形,以及居民的生产习俗等方面,记述了台湾岛的自然环境及高山族的社会生活发展情况。这一著作对当时的台湾人民的生活有详细的描写,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
《临海水土志》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台湾的文献之一,三国东吴临海郡太守沈莹可以称之为最早的研究台湾的学者,在他的《临海水土志》对当时被称为“夷洲”的台湾情况有着专门记载,只是此书已经流失,主要内容记载在《太平御览》之中。从所记内容来看,这是当时最完整的关于台湾的文字资料。
天文
在天文历法方面,孙吴科学家对天体的探讨十分活跃,孙吴的天文学家王蕃以浑天论名于当世,提高了测定黄赤交角的精确性;陈卓把源自战国时代的天文学家石申、甘德、巫咸等三家学派所著星图命名的恒星,加以综合,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全天星官系统。
他以二十八宿为基础,再将石、甘、巫咸三派天文学家所定的星官,并同在一起,去重复,存不同,绘成全天星图,构建了一个全天星官系统。陈卓的全天星官系统一直沿用到近代。他的这一标准一直是后世天文学者制作星图和浑象的重要依据,并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数学
在数学上,汉末三国时期天文、历法的发展,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在孙吴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数学家,取得了数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成果。其中以赵爽的《周髀算经注》最为著名。赵爽是第一个对《周髀算经》进行认真而全面研究的学者。
他的研究分为:解释文字,推演数学理论,补图等三个方面,突出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以“弦图”证明勾股定理。二是对“出入相补原理”的运用。他在“勾股圆方图”书中采用“弦图”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这一方法比外国同类方法早约一千年;在研究二次方程得出的结论,与“韦达方程”类似,但比韦达早了一千三百多年。孙吴学者阚泽对圆周率也很有研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就是借鉴了他的成果。
《周髀算经》原名《周髀》,算经的十书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