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5 22: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1 20:23
在人工饲养花尾榛鸡的过程中,雏期管理十分重要。首先,温度控制在关键。1-10日龄时,应保持在37-32℃,之后逐渐下降,至60日龄降至11-20℃。通过观察鸡的行为来判断温度,如缩颈、拥挤可能表明温度偏低,而张翅喘气则可能过热。同时,根据天气调整加温,晴天减少,雨天增加。湿度方面,1-10日龄需保持60%-70%的相对湿度,随着日龄增长逐渐降低,60日后可自然适应环境。
光照方面,1-10日龄全天光照,后逐渐缩短,30日龄后夜间停止光照。雏鸡饮水从饮水后开食开始,初次饮青霉素水消毒肠道,之后采用自由饮水方式。饲料以颗粒料为主,考虑到花尾榛鸡的特殊消化系统,应添加粗纤维饲料。防疫方面,需定期给予抗生素预防疾病,如雏白痢病和鸡球虫病,并在适当时间接种疫苗。防啄癖方面,15-20日龄进行断喙处理,提供嫩枝供啄食,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啄伤雏鸡进行隔离治疗。
密度控制也是重要环节,1-10日龄为40-50只/平方米,逐渐减小至60日龄后2-3只/平方米,以防止恶癖发生。同时,注意防止意外事故,如检查设施防止飞逃,确保雏鸡安全。饲养方式有笼养、网上和地面饲养,每种方式都有其优缺点,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育成期,4-8周龄转至阳光充足处,保证通风和光照,雌雄分群饲养以利于生长。13周龄时进行人工选种,调整饲养密度,采用干喂法,饲料配比需合理,预防疾病,同时注意防意外刺激。通过细致的管理,确保花尾榛鸡的健康生长和繁殖。
花尾榛鸡是中国松鸡科鸟类中最小的一种,体大似鸽,身长35- 37厘米,翼展48 -54厘米。雄鸟头上有短羽冠;上体大都棕灰,具栗褐色横斑;颏和喉黑,下体暗棕褐而杂以白色;外侧尾羽呈花斑状,而具一条宽阔的黑褐色次端斑。雌鸟略同,但颏和喉大都棕白。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国内包括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典型的森林鸟类,大都栖住在下木及植被茂盛,浆果丰富的红松、冷杉、云杉等针叶林及柞树、桦树等阔叶林或混交林中。因栖息地环境被破坏和长期作为药用,现已濒危,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