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指称的历史沿革之秦代篆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00:5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9:10
谈及秦代篆书,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小篆,这是由于篆书在秦代达到了完备的体格。事实上,秦代的篆书不仅仅局限于小篆,还包括了诸如秦语版、权量、度量衡器、货币等器物上的文字。小篆与大篆相对,其最早记载见于许慎的《说文解字序》、《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书·艺文志》及卫恒的《四体书势》。
小篆作为秦朝统一后的官方标准文字,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因而被称为秦篆。如同提及“大篆”会令人联想到商周金文,说到秦篆则会立即想到小篆。从甲骨文开始,篆书经历了金文、籀文(大篆)到秦代小篆的成熟,完成了它的使命。自此,中国书法史上的篆书书体划上了完整的句号。秦代以后的篆书,沿袭了秦篆的体格。
通常所指的小篆,主要指的是秦代的刻石文字,据史料记载,由李斯所创。除了刻石文字体系外,秦代还有铸刻在铜器上的小篆文字,如诏版、权量铭文、度量衡器、货币、符印等。
秦代的刻石,对小篆的出现有重要影响,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刻石包括《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东观刻石》、《覂罘刻石》和《碣石》。《会稽刻石》与《峄山刻石》的原石已毁灭,现存刻石为拓本,其中《峄山刻石》由唐代徐铉临摹,存世本有两种,分别为“瘦本”和“肥本”。
《石鼓文》也被称为“籀文”,因张怀瓘的《书断》将其归于周太史籀所作。《石鼓文》的发现与著录始于唐代,其内容包括《猎碣》、《岐阳石鼓》、《陈仓十碣》及《雍邑刻石》等,是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之一。《石鼓文》的真伪和年代有多种说法,如郭沫若、罗振玉、马叙伦和马衡等学者的论断。
《石鼓文》的传承和变迁反映了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后来的拓本和注释丰富了我们对这一时期文字的认识。在历史上,石鼓文的保存和保护也受到了重视,如在郑樵的《石鼓音·序》中提到的郑馀庆将石鼓置于凤翔孔庙,以及后人对石鼓的搜寻和修复。
综上所述,秦代篆书的历史沿革展示了中国书法从甲骨文到小篆的演变,以及在秦朝统一后对标准文字的推行。《石鼓文》等作品不仅体现了秦代文化的繁荣,也展示了其在文字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些文献和刻石的保存和传承,对于研究古代文字、历史和书法艺术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