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基础理论【干货总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23:0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7 21:00
软件测试基础理论概要:
软件开发的基石包括程序、文档和数据,它们共同构成软件的三要素。软件产品质量,即实体特性的综合,关乎其是否满足明确或隐含的需求。测试目标明确,旨在验证软件是否符合预设的质量标准,发现缺陷,并为评估提供依据。
软件测试遵循四个关键过程:测试策划(需求分析和测试计划)、测试设计(分析需求并设计或选择测试用例,通过评审)、执行与结果分析、测试总结(整理数据,评价效果和软件状态,编写报告)。设计测试用例时,需遵循基于需求、方法、效率和可再现性的原则。
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法是设计测试用例的策略,前者根据需求规格划分子集并选取代表,后者关注边界条件。软件内部质量由功能、可靠性、易用性、效率性、维护性和可移植性六个特性定义。
软件测试按生命周期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配置项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回归测试贯穿全程。每个阶段测试依据的文档各有不同,如单元测试基于设计文档,系统测试依据用户需求。
软件准入条件包括测试合同、文档齐全和受控软件等,准出条件则要求测试全面、文档规范、问题处理得当并通过评审。静态测试不执行程序,检查文档,动态测试则执行程序寻找错误。测试与调试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发现问题,后者修复问题。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设置纯净环境、安装软件、准备数据和理解业务流程。基线是已通过审批的阶段性软件版本,用于后续开发的参照。持续集成测试强调频繁的灰盒测试。冒烟测试和回归测试针对不同阶段的模块进行专项测试。
测试工作中的核心概念包括功能测试、黑盒与白盒测试、软件调试、测试需求和用例编写。理解测试模型(V、W、螺旋和H模型)以及测试过程管理工具和Bug分类,是全面理解和执行软件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