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23: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8 07:54
第一招:戴口罩!口罩怎么选?怎么戴?怎么扔?
口罩型号怎么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
1、医用防护口罩(N95/KN95):符合中国GB 19083-2010 标准,过滤效率≥95(非油性颗粒物测试)。要求通过合成血液穿透测试(防止体液喷溅),符合微生物指标。 N95口罩为美国NIOSH认证,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95。KN95口罩为符合中国GB 2626强制性标准,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95。
2、医用外科口罩:一般由非织造布材料制造而成,包括过滤层、口罩带以及鼻夹。标准的医用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作用,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中层有过滤作用,可阻隔90 的5μm 颗粒;近口鼻的内层用以吸湿。在日常生活中,可用于预防流感、呼吸系统等传染疾病的传播。
3、KN90口罩:对于0.075μm以上的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大于90。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建议使用医用防护口罩(N95/KN95)或医用外科口罩。需注意的是,N95口罩防护严密,但是长时间佩戴后会有明显的闷气感。
所以佩戴N95口罩时,一次时间不能超过4个小时,如果长时间持续使用N95口罩,可能造成肺部损伤。同时,建议不要给7岁以下的儿童戴N95口罩,哪怕是做了特殊空气阀设计的N95口罩,因为呼吸阻力会太大,小朋友有窒息风险。
正确戴口罩 防护第一步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
戴口罩时,应将折面完全展开,将鼻、嘴、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
戴口罩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戴口罩前应洗手,注意洗手后将手擦干,不可将口罩沾湿。
2、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面,降低口罩被污染的可能。
3、分清口罩的内外、上下,一般浅色面为内面,内面应贴着口鼻,深色面向外;有金属条(鼻夹)一端是口罩的上方。
4、口罩应定期更换,不可内外面戴反,更不能两面轮流戴。
用过的口罩怎么脱才不会污染自己的手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
一次性医用口罩建议4小时更换一次;N95医用防护口罩建议使用时限为6-8个小时。更换时手部不可接触口罩外侧,直接将口罩从耳部卸除即可。注意不要接触口罩前面,用手捏住系带投入垃圾袋中。取下口罩后,应立即洗手,注意手部卫生。
使用后的口罩要正确丢弃
1、对于普通民众,因风险较低,使用过的口罩可以直接丢入垃圾桶。
2、对于存在发热、咳嗽、咳痰、打喷嚏等症状的民众,或接触过此类人群的民众,推荐将口罩先丢至垃圾桶,再使用5的84消毒液按照1:99配比后,撒至口罩上进行处理。如无消毒液,也可使用密封袋/保鲜袋,将口罩密封后丢入垃圾桶。
第二招:避免到人多场所!如外出这些事情要知道!
必须出门时 我们应该怎么防护?
1、应确保自己身体是健康的,如近期有发热、咳嗽等身体不适症状,应暂缓出行,前往医院就诊。
2、出行应当尽量避开疫情高发区以及人流密集地区,注意做好自我防护措施,如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打喷嚏和咳嗽时注意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等。
去农贸市场买菜 应如何防护?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
1、民众前往有野生动物销售的农贸市场购物时,要佩戴口罩,避免接触野生动物,不屠宰或食用病、死禽畜或野生动物。
2、在回到家中应及时用流动水洗手,必要时可用75的酒精擦拭衣物表面。
参加朋友聚餐 预防如何作?
1、如果有发热、咳嗽、咽痛等不适症状,不应参加聚餐。在疾病流行季节,要减少聚餐的频次,降低患病风险。
2、如果一定要参加建议佩戴口罩,以减少病毒传播。聚餐时,尽量使用公筷并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
前往人群聚集场所 我们应注意什么?
1、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与患病人群接触的机会。
2、如必须前往公共场所,应选择正确的口罩并正确佩戴,降低接触病原体的风险,同时应尽量避免去疾病流行地区以降低感染风险。
去医院就医 怎么保护自己?
1、去医院看病时,尤其是去医院的发热门诊或呼吸科就诊时应该戴上口罩。
2、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3、到家后或就诊后应用肥皂和流动的清水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洗双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4、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人与人的安全距离到底是多远
冠状病毒目前认为主要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气溶胶传播(空气中细菌、病毒等生物气溶胶粒子广泛地存在于大气的底层,并能在大气中扩散和传播)是否会存在,还需通过进一步调查和研究去确定。飞沫传播距离不会很长,通常来说不会超过2米。大于5微米的飞沫会很快沉降,如果距离太近,飞沫会通过咳嗽、说话等行为掉落在对方的黏膜上,会产生感染,所以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很有必要。
建议出行或较多人聚集时,一定要戴好口罩,通常情况下可选择一次性外科口罩、N95口罩等。
第三招:注重手卫生!正确洗手方法!正确洗手时间点!
勤洗手防冠状病毒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
在餐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垃圾、抚摸动物后,应洗手。洗手时,应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液)清洗,揉搓时间不少于40秒。
洗手的7个时间点
过年期间,人来人往病毒很容易会借机传播。在没有洗手之前,千万不要碰触脸、眼睛及口鼻,尤其吃东西前、如厕后、擤鼻涕后、戴口罩前,以及就医后,7个时间点是病毒特别容易入侵的时机,一定要记得有效洗手,以免病毒入侵。
1、吃东西前:吃东西时,难免双手会接触食物,容易将病毒吃下去。
2、如厕后:如厕后,双手可能沾染尿液或粪便,或是碰触马桶盖、开关门、冲水时也可能沾染病菌。
3、擤鼻涕后:擤鼻涕后,双手可能沾染大量病菌。
4、戴口罩前:双手可能会接触病菌,未洗手就带口罩,病菌容易接触口鼻。
5、就医前后:医院环境容易存在病菌,就医前后洗手,可避免将细菌带入医院,或把病菌带回家。
6、处理食材前后:准备烹饪的食材之前与之后,应及时洗手。
7、接触动物之后:避免动物身上的细菌、病毒入侵。
第四招:正确消毒! 家用、快递物品消毒指南!
收到快递如何消毒
如果担心由于外卖带来的间接接触,可以让外卖小哥放在门口,等他走了再拿进屋(双方都未直接接触,相对安全),再用酒精擦一擦外包装,洗手以后再打开食用,亦会降低风险。
至于快递,不同的病毒在人体外的存活时间不同,在运送过程中沾染的病毒可能早已死亡。但是近期投递、配送时沾染的病毒仍可能存活,收到后也可以直接用酒精擦拭外包装,降低风险。
如何做好家居消毒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做好居家消毒应采取以下措施:
每天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加强空气流通,可以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勤洗手,用肥皂和清水搓洗40秒以上,打喷嚏或咳嗽时注意用纸巾或肘部捂住口鼻,不宜直接用双手捂住口鼻。
桌面等物体表面每天做好清洁,并定期消毒。
有客人来访后,及时对室内相关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可选择合法有效的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家里如何开展预防性消毒
新型冠状病毒怕热,在56℃的条件下,30分钟可杀灭病毒;含氯消毒剂、酒精、碘类消毒剂、过氧化氢消毒剂等多种消毒剂也可杀灭该病毒。
皮肤消毒可选用75酒精和碘伏等(黏膜消毒应选用碘伏或其他黏膜消毒剂);
确保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加强空气流通,可以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每星期最少彻底清洁家居环境一次。居家环境消毒可选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或其他含氯消毒粉/泡腾片)配制成有效氯浓度为250-500mg/L的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
当物品表面或地面被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污染时,先应选用吸水力较强的即弃抹布清除可见污垢,再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洁消毒受污染处及其附近地方;
耐热物品可采用煮沸15分钟的方法进行消毒。
家中出现可疑症状后,应如何消毒?
当家庭成员出现可疑症状者后(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结膜炎、四肢轻度酸痛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家庭其他成员应做好隔离防护,并根据病情进展及时送其就医,就诊时应避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在有症状的家庭成员就诊后,应对其隔离的房间和接触物品(如居室地面、卫生间、家居台面、门把手、餐具、水杯、毛巾等)进行消毒。
家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时,应如何消毒?
病人离开后(如住院、死亡、解除隔离等),应进行终末消毒。病家终末消毒对象包括:居室地面、墙壁、卫生间、门把手、桌椅等家居台面,以及患者的餐具、水杯、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玩具等。终末消毒一般由专业人员完成,具体可联系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其他家庭成员为密切接触者,应接受14天医学观察。
第五招:遵守咳嗽、打喷嚏的“礼仪”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
咳嗽和打喷嚏时,含有病毒的飞沫可散布到大约2米范围内的空气中,周围的人可因吸入这些飞沫而被感染,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打喷嚏和咳嗽时应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口鼻,不可用双手直接遮挡。
2、把打喷嚏和咳嗽时用过的纸巾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
3、打喷嚏和咳嗽若用双手遮盖口鼻后,需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
4、日常有咳嗽或打喷嚏的症状,建议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不应摘下口罩;咳嗽或打喷嚏后应更换口罩。
内容来源:
广东科技出版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
北京市疾控中心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权威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