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混胰岛素的特点和常用剂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17:2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12:3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与生活方式相关联的慢性疾病的人群也在不断的扩大。近30年来,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增加,2008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糖尿病的总数已经达到9240万,由此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
经典的UKPDS和DCCT试验已经证实,强化血糖治疗可以带来长远的慢性合并症发生率降低的受益,而早期选择有效的干预手段是达到良好血糖控制并带来远期益处的关键。
我国最新2010年版T2DM防治指南指出,当患者已经应用两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但血糖仍旧不达标,此时就应该及早启用胰岛素治疗使血糖平稳,而预混胰岛素是主要的选择之一。
预混胰岛素是利用不同剂型胰岛素起效时间的差别,将降低餐后血糖的餐时胰岛素和降低空腹血糖的基础胰岛素按一定比例混合,从而产生既能降低餐后血糖又能降低空腹血糖的双时相胰岛素,达到“一箭双雕”的治疗作用,也减少了患者每天的注射次数,增加了治疗的依从性。
目前我国市场可以应用的预混胰岛素主要剂型有预混人胰岛素30R和50R,以及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诺和锐50,优泌乐25和优泌乐50)。
预混人胰岛素为短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混合制剂,患者只需一日两次注射,是目前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据估计,全球约40的糖尿病患者使用预混人胰岛素。目前在我国常用的剂型有预混人胰岛素30R和50R(如优泌林70/30、诺和灵30R、重合林30R、甘舒霖30R及诺和灵50R)。
预混胰岛素中的短效胰岛素以六聚体形式存在,注入皮下后,必须通过体液的不断稀释、解聚作用,使大分子六聚体解聚为单体小分子后才能穿过毛细血管膜上的微小孔隙进入血液,因此,必须在进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才能与人进食后的血糖高峰时间同步。
由于常规人胰岛素在使用中的局限性,不能真正模拟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科学家又研发出新型的胰岛素剂型-胰岛素类似物。
胰岛素类似物是将人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相应的改变,从而改变其起效和作用时间。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将快速起效的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Lispro)或门冬胰岛素(Aspart)和与鱼精蛋白结合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按一定的比例混合。
Lispro是将人胰岛素B链上第28位的脯氨酸和第29位的赖氨酸位置互换,Aspart是将人胰岛素B28位的脯氨酸被门冬氨酸所取代,其他的氨基酸序列和结构没有变化,这样构成新的肽链。
氨基酸序列改变后,胰岛素的功能没有发生变化,但原来容易形成二聚体和六聚体的胰岛素,不再容易聚集成二聚体和六聚体,而是以单体的形式存在,这样其在皮下注射后容易吸收,从而迅速发挥作用。目前,在中国常用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剂型有诺和锐30,诺和锐50,优泌乐25和优泌乐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