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巨星的形成,我想问个问题,希望各位师兄帮帮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17:3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6:08
红巨星的前身就是小质量恒星,以太阳为例。
氢聚变所需的温度为1500万度,氦聚变的温度则需要超过7000万度,而太阳现在内核的温度只有1500万度。由于氢聚变产生的能量无法使温度达到7000万度以上,则氢聚变的能量波阻止了恒星继续塌缩,使得核聚变的扩张力与引力的塌缩压力产生平衡,恒星就被定格在了现在的大小。
当氢聚变停止时,没有了能量波支撑恒星结构,恒星在引力的作用下猛然向内塌缩。物质在相互挤压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恒星的向内塌缩过程迅速使核心温度中1500度飙升至7000万度,从而达到氦聚变所需的“点火”条件。虽然单个的氦聚变释放的能量比不上氢聚变,但由于氦聚变的反应速度非常之快。太阳现阶段,每秒只消耗6亿多吨氢燃料,而到了氦聚变的阶段,每秒将消耗100多亿吨氦燃料。
氦聚变的反应过程异常猛烈,将迅速使恒星内核温度从7000万度飙升至1亿度以上,太阳的内核犹如爆炸一般,巨大的能量冲击波迅速由内而外冲散太阳的整体结构。现在问题来了,我们知道太阳是由气体构成的,气体在受热时会膨胀,遵循热胀冷缩原理。太阳也是如此,从1500万度飙升至1亿度的过程中,太阳的体积会比原来膨胀100万倍,足以吞没火星轨道。
——————————————————————————————————————————
这是对于小质量恒星而言的。对于大质量恒星,例如海山二那样的超大质量恒星来说,它的内核发生着多重核聚变。它内核的温度达到几十亿度,在这样的高温下,任何元素都在进行核聚变,它的氢聚变、氦聚变、碳聚变、氧聚变是可以同时发生。它们内核几十亿度的温度,是在恒星形成过程中的引力塌缩赋予的,而温度的维持,才是靠核聚变。
但太阳不行太阳的质量太小,它在塌缩的过程中还没有达到氦聚变的点火条件,氢聚变的冲击力就阻止了引力塌缩。所以太阳要想发生氦聚变,必须等氢燃料全部耗尽,引力才能继续发挥作用。
——————————————————————————————————————————
PS:南无阿里你好NB,科学家脑子进水了,还自己多动脑筋。你以为是在写科幻故事么。如果科学家脑子进水了,我看你脑子根本就是发霉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6:01
怎么就不发生氦核反应了,为什么恒星在主序阶段没有变红巨星,希望楼主去买本恒星的书籍看看,一句两句说不清,了解一下恒星是怎么演化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6:05
恒星形态和它中心正在进行的核反应的速率直接相关。氢燃烧的时标比氦燃烧要长得多,在氢燃烧阶段恒星表现为长期稳定产能,并被称为主序星。氦燃烧则被称为氦闪。
百度上发链接不方便,请搜索“宇宙中核素的起源:核合成”或“核时标”关键词。
关于红巨星的形成,我想问个问题,希望各位师兄帮帮
红巨星的前身就是小质量恒星,以太阳为例。氢聚变所需的温度为1500万度,氦聚变的温度则需要超过7000万度,而太阳现在内核的温度只有1500万度。由于氢聚变产生的能量无法使温度达到7000万度以上,则氢聚变的能量波阻止了恒星继续塌缩,使得核聚变的扩张力与引力的塌缩压力产生平衡,恒星就被定格在了现在...
主序星,红巨星,蓝巨星,红矮星怎么形成的?主序星形成有没有质量上限?
与主序星不同,红巨星和蓝巨星的诞生则源于分子云中引力的强大吸引。这些恒星的形成过程与初始物质的分布密切相关,质量的差异源于云团中不同区域的密度不均。它们通过核反应,将氢转化为氦,这个过程不仅塑造了恒星的生命周期,也决定了其最终的形态。对于红巨星而言,它往往是质量较小的主序星在耗尽核...
4个关于我们太阳的问题,让你眼界大开
但此时内核正聚变成重型原子。这样依赖,类似太阳的一颗寻常的恒星就演变成了红巨星。红巨星时代结束后,太阳将失去外包层,只留下富氦内核(此时的太阳被称为白矮星),内核随着宇宙生命周期往下走将逐渐冷却。在比太阳质量大得多的恒星上,红巨星阶段过后,其内部基本就处于不断产生越来越重型原子的混乱...
关于天体物理问题
天体的最终命运概括起来无非两种:一是解体(如爆炸、碰撞等),一是被合并(被其它天体吸收)。恒星也不例外。我个人认为,只要它还能保持是一个整体的形态就不算是终结。恒星的发展阶段在科学上被分为星云和星际尘埃→原恒星、主序星、超新星、红巨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等 矮星的共同特点是体积较...
关于恒星的若干问题
这就是渐近巨星分支阶段。继红巨星阶段之后,激烈的热脉动将导致太阳外层的气体逃逸,形成行星状星云。在外层被剥离后,唯一留存下来的就是恒星炙热的核心——白矮星,并在数十亿年中逐渐冷却和黯淡。这是低质量与中质量恒星演化的典型。3.白矮星的寿命是很长的,理论上他燃烧完全后会降温 逐渐和宇宙...
有一个疑问,太阳跟过去的太阳相比,体积有没有变化
,即两个途径之一(可见《时间简史》)另一种最终为黑洞 红巨星阶段之后,由热产生的强烈脉动会抛掉太阳的外壳,形成行星状星云。失去外壳后剩下的只有极为炽热的恒星核,它将会成为白矮星,在漫长的时间中慢慢冷却和暗淡下去。这就是中低质量恒星的典型演化过程。(部分参考百度百科)...
关于宇宙诞生的问题
当代关于太阳系起源学说认为,太阳系很可能是50亿年前银河系中的一团尘埃气体云(原始太阳星云)由于引力收缩而逐渐形成的(见太阳系起源)。恒星是由星云产生的,它的一生经历了引力收缩阶段、主序阶段、红巨星阶段、晚期阶段和临终阶段 。 星系的起源和宇宙起源密切相关 , 流行的看法是:在宇宙发生热大爆炸后40万年,...
有关几个物理佯谬的内容
事实上,按照最近几十年来的恒星演化理论,一个恒星从星际弥散物质中开始形成,在引力收缩下温度升高到一定的程度才发光,经过主序星阶段,膨胀为红巨星,再经过爆炸,抛掷物质变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从生到死,虽然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它的生命终归是有限的。哈里森通过推算得出,恒星发光时间的有限、恒星间平均距离的巨大...
想问一下各位高手:地球的寿命有多少年?寿命到了会怎样?
3. 太阳的寿命预计大约为100亿年,目前已度过了大约50亿年。随着太阳进入生命周期的后期阶段,它将膨胀成为红巨星,最终可能会吞噬内部的行星,包括地球。4. 当地球寿命走到尽头,或者太阳发生爆炸时,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太阳将在大约50亿年后变成红巨星,这将会对地球产生极端的影响。太阳的外层将膨胀...
关于白矮星,我想知道更多
白矮星是一种晚期的恒星。根据现代恒星演化理论,白矮星是在红巨星的中心形成的。当红巨星的外部区域迅速膨胀时,氦核受反作用力却强烈向内收缩,被压缩的物质不断变热,最终内核温度将超过一亿度,于是氦开始聚变成碳。经过几百万年,氦核燃烧殆尽,现在恒星的结构组成已经不那么简单了:外壳仍然是以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