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应象大论原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03:2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11:35
黄帝问道:阴阳,是天地的根本法则,是万物的规律,万物变化的根源,生死的基础,也是智慧与神秘的象征。治病时必须从其本质出发。积累阳气成为天,积聚阴气形成地。阳气安静而躁动,阴气则生长和收藏。阳气化生为气,阴气形成实体。寒冷到极点会产生热量,热量过盛又会转化为寒气。清气在下方会导致腹泻,浊气在上部则引发胀满。这是阴阳相互作用,疾病也随之逆从变化。
清阳对应天,浊阴对应地,地气上升成云,天气下沉为雨,雨是地气的表现,云是天气的体现。清阳从上窍排出,浊阴则从下窍排出;清阳滋养肌肤,浊阴深入脏腑;清阳充实四肢,浊阴归于内脏器官。水是阴性,火是阳性,阳为气,阴为味。味附着于形体,形体承载气息,气息化为精华,精华又化生新的气息。反之,过度的味会损伤形体,过强的气息会伤害精华。
阴性味道从下窍流出,阳性气息从上窍上升。味道浓厚属阴,淡薄则为阳中阴;气厚重属阳,轻薄则为阳中阴。味道浓厚易导致排泄,轻薄则通透。气薄则易发泄,气厚则发热。强盛的火气会衰弱,微弱的火气则更为旺盛。阳热食气,气又滋养微弱的火。强火散发气息,微火则能生成新的气息。辛甘味散发为阳,酸苦味涌泄为阴。
阴气过盛则阳气受损,阳气过盛则阴气受挫。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极端寒冷会引发热量,极端炎热又会生寒。寒气伤损形体,热气伤害气息。气息受损则痛,形体损伤则肿胀。先痛后肿是气伤形,先肿后痛是形伤气。风邪导致活动,热邪引致肿胀,燥邪使身体干燥,寒邪则浮肿,湿邪则导致湿泻。四季更替,五行相应,人体五脏化生五种气质,喜怒悲忧恐相应于外界寒暑湿风变化。
黄帝询问,上古圣人如何理解人体,划分脏腑,连接经络,与天地相应。各个经络起自特定的穴位,各有特定的名称,如溪谷属于骨骼,各有其起源。遵循阴阳逆顺,每个脏腑都有其条理,四季阴阳的变化都有规律,内外呼应,表里相合。这是否真实?
岐伯回应,东方对应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在天是玄,在人是道,在地化育万物。化生五味,道生智慧,玄生精神。精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体为筋,在内脏为肝,颜色为青,声音为角,音调为呼,动态为握,窍穴为目,味觉为酸,情绪为怒。怒伤肝,悲能抑制怒火,风伤筋,燥克制风,酸伤筋,辛能克制酸味。
……
以上内容详细解释了阴阳理论在人体和自然界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遵循阴阳平衡以调治疾病。善用针灸治疗,须根据阴阳的平衡进行,辨识病情细微变化,灵活调整治疗策略。诊断疾病时,通过观察面色、脉象,分辨清浊,以及倾听声音,分析病因,把握病位,从而准确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