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03: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12:52
在霍妮早期的职业生涯中,她作为一名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的教师,开始对弗洛伊德的传统理论提出质疑。她挑战了弗洛伊德关于女性的心理学理论,尤其是关于阴茎羡妒、女性受虐狂和女性发展方面的观点,试图用一种以女性为中心的视角来代替当时的主流理论。
尽管起初她试图通过内部修正来保持与精神分析学说的联系,但最终霍妮对这一理论的许多核心假设发起了挑战,进而发展了她独特的见解。霍妮的论文打破了弗洛伊德“解剖决定命运”的主张,强调了文化因素在塑造女性问题和性别角色中的关键作用。她认为,女性的精神障碍并非源于对男性的阴茎羡慕,而是源自男性特权的观念。霍妮借鉴了A.阿德勒的思想,指出女性渴望成为男性,是追求文化赋予男性的特质,如力量、勇气和成功,而非生物学因素。
霍妮指出,男性在没有生育本能时,可能会产生对女性的嫉妒和自卑,这解释了他们追求成功背后的动机。然而,她在1935年选择离开女性心理学的研究,因为文化在女性心理形成中的复杂性使她难以定义女性特有心理。她强调,只有当女性从男性主导的文化框架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区分女性和男性在心理上的差异。霍妮转向了更中性、适用于两性的人格理论,她主张关注全人类人格的完善,而非聚焦于“女性本质”的探讨。
尽管霍妮曾深受弗洛伊德传统理论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认识到这些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局限性。作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重要代表,她虽认可潜意识概念,却反对恋母情结和传统的三我划分,坚持认为精神冲突源于外部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卡伦·霍妮( Karen Danielsen Horney 1885.9.16-1952.12.04),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心理学的先驱。她出生于德国汉堡附近一个名叫卡伦·丹尼森(Karen Danielsen)的小村庄 1,因病逝于美国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