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12: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18:43
优生学的思想自古以来就存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到择偶和生育年龄对后代健康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则增加了妊期卫生的概念。古斯巴达人实施严格的选择后代政策,《左传》中也记载了中国古代对近亲结婚不良后果的认识。19世纪达尔文的进化论促使人们认识到人类通过自然选择进化,引发了两种对立又互补的优生学观点:一种认为人类文明可能导致不良遗传增加,另一种则主张通过知识改进后代遗传素质。F.高尔顿首先关注智力遗传,尽管研究尚未得出明确结论,但严重智力缺陷多由基因缺陷引起,智力变异则涉及基因与环境的复杂交互作用。
从F.高尔顿开始,优生学者关注人类智力,但遗传与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导致研究挑战。现代优生学分为三个阶段:前科学阶段,如古代社会的优生实践和思想;半科学阶段,高尔顿提出“优生学”但受到种族主义影响;科学阶段,种族主义伪科学被清除,遗传学进步使优生学目标能在个体和群体层面实现。预防性优生学如今普遍被接受,但进取性优生学因其研究和实践上的复杂性,如“出生缺陷”领域的多学科研究,仍面临困难。
优生学就是专门研究人类遗传,改进人种的一门科学。优生的目的是提高人口质量,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积极的优生学;二是消极的优生学。积极的优生学是促进体力和智力上优秀的个体优生。即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分子学的研究,修饰、改造遗传的物质,控制个体发育,使后代更加完善,真正做到操作和变革人类自身的目的。消极优生学是防止或减少有严重遗传性和先天性疾病的个体的出生,就是说减少不良个体的出生。后者是人类最基本的,有现实价值的预防性优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