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03: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06:43
梁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导弹控制系统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他担任过七机部总工程师、通用测试设备(CAMAC)总设计师、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现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顾问、中国老教授协会顾问、国家图书馆顾问等职。
梁思礼在多种导弹、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研制、试验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研制中,他首次采用新技术,对向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导弹试验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对航天可靠性工程提出精辟论述,成为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他是航天CAD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梁思礼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奖等殊荣。他的经历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科研生涯中的坚韧与智慧。
梁思礼的留学经历在美国的艰苦生活中磨砺了他,对培养他艰苦奋斗和敢于在困境中打开局面的勇气与毅力有极大帮助。他于1949年参加留美知识分子的爱国组织,成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一员,并带头于1949年9月回国,为新中国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回国后,梁思礼一直从事电信研究。1956年,他参加了党中央、国务院主持的十二年科学规划的制定工作,并作为技术骨干被调入正在筹建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五院,梁思礼担任自动控制研究室主任,充分发挥了他的专业技能。同年11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五院建院开始,梁思礼的全部身心就融入了我国导弹与火箭事业之中。他参与了P-2导弹的教导大队建设,担任控制系统技术副大队长,并在随后的仿制工作中担任重要角色。1960年,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梁思礼参与成功地仿制并试验了P-2地地导弹,为我国导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逆境和干扰中,梁思礼仍然坚持科研工作,面对困难和挑战,他不计个人职务名位,强忍丧母的悲痛,继续推动科研工作的进展。中远程导弹在1970年成功研制,同年4月24日,使用它加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太空,震惊了全世界。
梁思礼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他不仅在控制系统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还积极参与了远程导弹和长征二号的工作,参加多次飞行试验直至定型装备部队。他担任过七机部总工程师、通用测试设备(CAMAC系统)总工程师,为航天部的通用计算机自动化测试系统做出了贡献。在CAD/CAM领域,他进行了专题考察,提出在航天部开展工作的必要性和发展道路。
梁思礼还作为国防科工委成员,参与了核战略导弹和外空武器裁军的研究工作,曾作为中国代表参加联合国召开的防止以外核发射研讨会。他的工作围绕“争取和平安全与发展”的主题,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贡献。
在职业生涯中,梁思礼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的头衔。他的经历和成就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智慧与坚韧,也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领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蓬勃发展。
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礼出生于北京,是梁启超的第五子。1941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并随三姐思懿赴美留学,在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主修无线电,后又学了自动控制。在普渡大学期间,他仅用两年的时间就修完3年的课程,并于1945年取得了该校的学士学位。随后,他又获得了辛辛那提大学(Cincinnati)硕士(1947年)和博士学位(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