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方立极・天地人和】 浅社深塾 经子医读・天地人论(29)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07:5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7 06:00
【原文】
天有寒有暑。夫喜怒哀乐之发,与清暖寒暑,其实一贯也。喜气为暖而当春,怒气为清而当秋,乐气为太阳而当夏,哀气为太阴而当冬。四气者,天与人所同有也,非人所能蓄也,故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
人生于天而取化于天,喜气取诸春,乐气取诸夏,怒气取诸秋,哀气取诸冬,四气之心也。
春气爱,秋气严,夏气乐,冬气哀。爱气以生物,严气以成功,乐气以养生,哀气以丧终,天之志也……春主生,夏主养,秋主收,冬主藏。
(《春秋繁露·王道通》)
春爱,志也;夏乐,志也;秋严,志也;冬哀,志也。故爱而有严,乐而有哀,四时之则也……春夏之阳,秋冬之阴,不独在天,亦在于人……天乃有喜怒哀乐之行,人亦有春秋冬夏之气者,合类之谓也。
(《春秋繁露·天辨在人》)
【解读】
天有清暖寒暑,为自然之理。人有喜怒哀乐,也不能强止。董仲舒所强调的“节之则顺”,实根据《中庸》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的论说。
董氏还将春、夏、秋、冬四时之气,与人的爱、乐、严、哀“四气之心”相“合类”比譬。其实,所谓春气爱、夏气乐、秋气严、冬气哀,乃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现象所导致的人的精神情志变化,即所谓“触景生情”。
然而,也由此可见,自然环境对人的心身影响是颇为明显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因而,古人养生重视“四气调神”。
【参阅】
《淮南子·缪称训》:“春女思,秋士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