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08: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6 21:50
导读:在天上的神仙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雷公和电母,我们的下雨打雷闪电天气就是由他们主导的,那么雷神是雷公吗?神佛信仰之雷神去哪看呢?想知道雷神崇拜和雷公电母的详细内容,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雷神
在神话传说中,雷神是掌管雷的神明,民间俗称“雷公”,能辨人间善恶,代天执法,为打击犯罪、惩奸罚恶之神,常与司掌闪电之神即“电母”一起被民间崇拜。
雷神崇拜
雷神信仰起源于中国古代先民对于雷电的自然崇拜。在远古时代,气候变化异常,晴朗的天空会突然乌云密布,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雷电有时会击毁树木,击丧人畜,人们认为天上有神在发怒,进而产生恐惧之感,对其加以膜拜。雷神的形象也从单纯的自然神逐渐转变成具有复杂社会职能的神了。
关于雷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记载。屈原《远游》中有“左雨师使径待兮,右雷公而为卫。”《离*》亦云:“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山海经·海内东经》中描绘的雷神形象为:“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山海经·大荒东经》则说雷神:“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其声如雷。”两者皆为半人半兽形。东汉王充《论衡·雷虚篇》所记雷神形象有了变化,曰:“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使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之,若击之状。”此时的雷神基本上已是拟人化了。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雷神的故事。《搜神记》说:“旧记云:陈太建初,(雷州)民陈氏者,因猎获一卵,围及尺余,携归家。忽一日,霹雳而开,生一子,有文在手,曰‘雷州’。后养成,名文玉,乡俗呼为雷种。后为本州刺史,殁而有灵,乡人庙祀之。阴雨则有电光吼声自庙而出。宋元累封王爵,庙号‘显震’,德佑中,更名‘威化’。”
清朝《广东新语》描述雷王庙大殿:雷神端冕而绯,左右列侍天将,堂殿两侧又有雷神十二躯,以应十二方位,及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像。庙中还有一个侍从捧着一圆形的卵,暗示雷神诞辰的典故。
闪电
雷公电母
电母,是神话传说中雷公的妻子,主要掌管闪电。关于她,民间也有许多传说。
雷公电母之职,原来是管理雷电,后来雷公被民间赋予辨人间善恶,代天执法,击杀有罪之人,主持正义的职责。不过,刚开始时雷公并不十分审慎,甚至错击了一个很有孝心的寡妇。相传,这个寡妇总是很尽心地侍奉着与她相依为命的瞎眼婆婆。有一年,碰到大旱,田里的稻子全部枯死。为了让婆婆吃仅有的白饭,她三餐都喝汤,或吃菜根、菜渣等。有一天,婆婆无意间发现实情,十分心疼,不忍心媳妇挨饿受苦,与媳妇抢喝菜根汤,二人却不小心把汤泼到窗外。雷公刚好看到,以为这是一个不肖媳妇,于是就把她劈死了。玉皇大帝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命令雷公娶此女为妻,并封她为闪电娘娘,让她协助雷公,在雷公打雷之前,会发出闪电,照明是非,让雷公明辨善恶,避免冤屈。
另有一种说法是,雷公视力不好,难以辨别黑白,所以在他打雷之时,要靠他的夫人“电母”,先用镜子探照世间,明辨善恶以后再打雷,以免误伤好人。
雷公电母信仰在民间流传甚广,唐代崔致远就有文句称“使电母雷公,凿外域朝天之路”,宋代苏轼亦有诗曰“麾驾雷公诃电母”,均反映了人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美好愿望。
民俗小百科:风伯雨师
风伯是传说中掌管风的神。《周礼·春官宗伯》中有:“以标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郑玄注:“风师,箕也;雨师,毕也。”意思是说,风伯即二十八宿中的箕星,雨师即毕星,“月离于箕,风扬沙,故知风师其也”;而“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是雨师毕也”。
风伯还被认为是飞廉,即传说中的一种怪兽,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纹。唐宋以后,风神逐渐人格化,有风母、风伯等说法,以风伯之说流行较广,其形象为一白须老翁,左手持轮、右手执扇。
屈原《天问》中有“薄号起雨”。汉代王逸注:“萍,游翳,雨师名也。”《搜神记》称“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以神鸟为雨师,称“雨师者,商羊是也。商羊,神鸟,一足,能大能小,吸则溟渤可枯,雨师之神也”。唐宋以后,龙王崇拜逐渐取代了雨师的位置。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神佛信仰之雷神,雷神崇拜和雷公电母”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