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天前
共0个回答
在公元前546年的鲁襄公二十七年,宋国执政者向戌借助与晋国赵武(赵孟,又称赵文子)和楚国子木(屈建)的友谊,发起了一场旨在停战的弭兵运动。他先说服了晋国,韩宣子认识到战争对民众、财用的破坏,认为即使困难重重,也应支持这一倡议,以避免失去盟主地位。随后,楚国也表示赞同。同年五月到七月,...
“弭(mǐ)兵”运动公元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又兵戎相见,“弭兵”失败。公元前546年,由宋大夫向戌再次倡导“弭兵”,除晋楚两大国外,又约请14国代表到会,确认晋楚两国同做霸主,小国需向晋楚同时纳贡,小国负担因此增加一倍。 其实,“弭兵之会”实质上...
向戌弭兵为何能成功?在宋国向戌的推动下,公元前546年,弭兵运动成为现实。晋、楚两国在向戌的斡旋下,最终达成协议,平分霸权,结束了长期的争霸。虽然过程艰难,但弭兵之会标志着春秋争霸格局的重大转折,楚国在此中收获更多,而晋国与楚国的争霸基本告一段落,楚康王得以将精力转向与吴国的对抗。
历史事件-春秋-弥兵运动三十多年后(公元前546年),宋大夫向戌再次倡导弭兵之盟,邀集了晋、楚、秦、齐、宋、鲁、郑……等十多个国家,在宋国召开了规模盛大的休兵会议。此后四十年间,晋楚未再发生战争,各国得以维持暂时的和平。弭兵运动都对春秋时期的变局产生了很大影响,是推动春秋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而“弭兵”运动...
向戌的弭兵运动在会上,楚国首先提出“晋、楚之从,交相见”(《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的要求。这个“晋、楚之从”是指附属于晋、楚的各国,“交相见”,意谓原属晋的朝楚,属楚的朝晋。这就是说,原先分别从属晋、楚的中小国家,朝见对方。恢复和平的朝见时,两大国的属国没有全部朝见对方,晋国拒绝让齐国朝见...
晋楚争霸两极格局下的弭兵运动公元前575年的鄢陵大战后,晋国趁机压制楚国,而吴国的崛起则对楚国构成威胁。公元前548年,晋国赵武提出愿与楚国和解,向戌作为中介,促使两国在自身实力消耗严重的情况下,出于利益考虑,表达了和平意愿。然而,在签约前,楚国要求晋国承认其盟主地位,引发了外交争端。经过多轮谈判和楚王的干预,楚国最终...
春秋时期第二次弭兵运动弭兵会盟举行了两次,分别在在周简王七年(公元前579年)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宋国执政华元、向戌两次召集晋、楚两国在宋会盟,平分霸权。这两次弭兵会盟中比较有名的是在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7月举行的那一次。宋国大夫向戍约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开会...
春秋中期以后,出现了要求和平、停止战争的弭兵运动的原因是什么?_百度...这就是第一次“弭兵”运动。不过,这次盟约所换来的和平十分短暂。仅仅过了四年,晋楚就为了争夺郑国而爆发了鄢陵之战。公元前546年,宋国的大夫向戌再一次倡导和平。这是,晋六卿争夺激烈,无暇外顾;楚国则由于其东部吴国的入侵而疲于奔命,也没有北进的企图。因此向戌这一次提出弭兵,受到了晋楚...
第127篇 向戌春秋烽烟中的和平使者——向戌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烽火连天,宋国大夫向戌,以其深谋远虑,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夹缝中的宋、郑两国,饱受大国争斗之苦,向戌挺身而出,为弭兵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石。公元前579年,华元首次倡导弭兵,虽初衷良好,但时机未到,未能持久。然而,历史的车轮并...
什么是“弭兵之会” ?此即第二次弭兵之会,亦谓“向戌弭兵”或“宋蒙门之盟”。 次年夏,齐、陈、蔡、北燕、杞、胡、沈、白狄等国国君朝晋;冬,鲁、宋、陈、郑、许等国国君朝楚(《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宋蒙门之盟得到认真贯彻执行,标志着弭兵运动的成功。 宋蒙门之盟是宋西门之盟的继续。如果说宋西门之盟是弭兵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