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16: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23:09
话说,晋在麻隧之战中大败秦军后,基本上解除了南进的后顾之忧,又由于吴对楚不断进扰,使楚不能全力北进。对晋楚争霸的形势来说,晋国在战略态势上已处于优势地位,只待机会与楚决战。
麻隧战后的第一年(前577年),郑成公使公子喜攻许,被许击败,郑成公遂亲自率军攻许,进入其都城的外郭城。许割地求和,郑方退兵。许是楚的盟国,楚本欲出兵救许,但内部意见不一,又见许已与郑和,所以暂未出兵。
第二年,楚共王还是出兵伐郑,进至暴隧(今河南原阳西),又转而攻卫,至于首止(今河南睢县东南)。郑成公派公子喜反击楚国,攻占新石(今河南叶县境),威胁楚军的后路,楚自行撤退。
当年八月,宋共公去世,其子平公继位。国内亲楚与亲晋两派发生内讧,左师主帅鱼石、大司寇向为人、少司寇麟朱和大宰向带、少宰鱼府投奔楚国。与此同时,晋国内部亦发生内变,伯州犁也投奔了楚国。楚司马子反认为晋国内乱,将无力顾及中原。但实际上晋正积极准备,等待战机与楚决战。当年冬,晋士爕又会同宋、齐、鲁、卫、郑等国的大夫与吴王寿梦会盟于钟离(今安徽凤阳东)。这是吴与晋建交后第一次与中原国家的大夫接触,晋的目的是为了对付楚国。
周简王十一年(前575年),楚国为诱郑国背晋亲楚,派公子成至郑,许割楚汝阴之田与郑,以求结盟。郑成公遂派公子驷与楚共王结盟于武城(今河南南阳附近)。当年四月,派公子喜率军攻宋。宋军先胜于汋陂(今河南宁陵东),因胜而骄,疏于戒备,被郑军反击全歼。晋得知郑叛晋附楚及进攻宋国信息后,决定出军伐郑,并召集齐、鲁、卫派军来会。楚闻晋出兵后,亦迅速出兵北上援郑。当年六月,晋、楚发生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之战。
六月二十九日,楚军直抵晋军营前列阵,企图在齐、鲁等军未到之前先破晋军。晋中军元帅栾书认为:“楚帅轻佻,固磊而待之,三日必退。退而击之,必获胜焉。”新军主将郤至说:楚军有六个弱点:“二卿(指子反、子重)相恶;王卒以旧(楚王的亲兵皆为贵族子弟);郑陈而不并不整(郑军布阵不齐不整);蛮军而不陈(蛮族军人摆不成阵势);陈不违晦(布阵不避开晦日);在陈而加嚣(阵中大声喧哗,没有军纪)。合而加嚣(交战后军纪会更加涣散)。各顾其后,莫有斗心……我必克之。”
晋军于是塞井平灶,在营地内列阵。晋军已了解楚军的精锐都在中军,决心先集中主力精兵攻击楚之右军及郑军,俟将其击破后,再集中兵力合击楚中军。部署完毕后,晋军开营垒为道,向楚军进攻。
战斗开始后,楚共王被射伤左眼,负伤后退。楚军闻知楚王受伤,军心动摇,楚右军又受晋精锐部队攻击,支持不住,也往后退,从而影响了中军及左军的士气,亦随右军后退。楚共王率其亲卫部队据颖水北岸收容败军退过颖水。
晋军追至颖水时,天已入暮,遂停止追击。楚左军在退却时鼓勇再战,直到夜间,双方才停止战斗。本来晋、楚两军都准备次日再战,但当楚共王召中军元帅子反研究次日作战规划时,子反竟因醉酒不能前来。楚共王见元帅如此,战恐亦难胜,遂下令连夜撤军返楚。
鄢陵之战,晋军虽胜,但楚军实力并未削弱多少。而晋国因内部矛盾显露在外,诸侯们多知晋将内乱,不肯真心依附。如鲁大夫叔孙侨如说:“今晋政多门,不可从也,宁事齐、楚,有亡而已,蔑从晋矣。”所以晋楚争霸的战略格局,并未因鄢陵之战的晋胜而有大的改变。郑国仍坚持附楚,因而楚在中原仍控制郑、许、陈、蔡诸国;宋国仍坚决附晋,所以宋国以北的鲁、卫、曹、齐诸国都附于晋。
晋、楚两国仍处于相对均势的形势之下,所不同于从前的只是秦因麻隧之战实力大减,对晋的后方威胁大为减少,而吴国却日益强大,对楚的侧背威胁大为增加,对尔后争霸局势的发展,影响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