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17: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14:01
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号玉蟠,石浦,是明代公安(今湖北)的文学家,与弟宏道、中道并称“公安三袁”中的重要成员。万历十七年,他以会试第一的成绩入选庶吉士,后担任编修,直至右庶子。在复古派盛行的时期,他推崇白居易和苏轼,成为反对复古、倡导个性表达的共安派代表之一。
万历二十五年,袁宗道以修撰身份担任东宫讲官,勤奋不辍。他的文学主张强调从自然和生活出发,反对模拟和复古,著有《论文》两篇,对当时文学界的一些谬论进行了批驳,主张创作应遵循自然和理性的原则。他与兄弟们共同发起的“蒲桃社”在京西崇国寺吟诗作文,批判“七子”的复古理论。
袁宗道的生活简朴而清高,他为人稳健平和,为官期间注重自我修养,清廉自守。他的诗文创作多为即兴而发,如《戒坛山一》、《上方山》等,虽然内容上可能略显贫乏,但体现了他的率真和自然。他的作品《极乐寺纪游》描绘了沿途的秀美景致,与西湖苏堤的风光有几分相似,流露出他对自然山水的深深热爱,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公安三袁(又称三袁)是指明代晚期三位袁姓的散文家兄弟,他们分别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长安里(今中国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