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王爷们时常被皇帝所猜忌,他们日子过得怎么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13:5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14:20
清朝的王爷们时常被皇帝所猜忌,他们日子过得怎么样?是不是只能听戏捧戏子,或者拎个鸟笼子遛鸟再或者玩蛐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虽然清朝的爵位传承制度基本承袭于明朝,但是与明朝又有所不同,明朝的王爷是封疆而不列土,封爵而不治事,而清朝的王爷则是封爵而不封疆,治事而不列土,这也就是说明朝的王爷有封爵有封地,但却不能参与政务,清朝的王爷是有封爵没封地,却能参与政务,相比之下明朝的王爷才是真正的清闲。
清朝的王爷虽然可以参与政务,但是他们都要处在皇帝监视之下,清朝的王爷大多都居住于京城(蒙古的王爷除外),一举一动都处在皇帝的监视之下在朝廷办差。清朝初期和中期的王爷们是最不清闲的,他们的办差的事情就比较多且杂了,相比之下晚清的王爷们就比较清闲,架鹰遛鸟、捧戏子、斗蛐蛐一般都是晚清的王爷们才能消遣的项目,不过也只限于一些年纪比较大了的王爷才有时间这么玩。
在清朝爵位并不是像明朝似的属于世袭罔替,明朝的亲王子孙后人继承爵位时永远都是亲王,而清朝则不同,清朝的爵位除了极个别获得世袭罔替待遇的铁帽子王之外,其余的都是世袭递降,亲王去世后,他的儿子再继承爵位就是郡王,每传承一代就要降一级承袭爵位,最后一直降级到镇国将军或辅国将军就不再降级。
不过清朝的王爷们收入倒是很高,清朝的亲王每年收入是一万两白银和一万斛禄米,郡王则是每年五千两白银和五千斛禄米,这个收入在当时来说绝对算是非常高的了。
可是别看这些王爷们收入很高,可他们的工作时长和压力也非常大,压力主要就来自于皇帝对他们的猜忌。通常能成为王爷都属于是皇帝的近亲,也是继承皇位顺序靠前的人,因此他们对皇位都有比较大的威胁,皇帝自然对他们是猜忌和提防了。
虽然清朝的皇帝对王爷比较猜忌,但是却让他们尽量都参与政务为朝廷办差。当然,分配给这些王爷的都是一些非常繁琐的闲差,清朝很少有王爷能掌控绝对的大权,皇帝给王爷们分配一些繁琐闲差,就是为了用大量繁琐的工作拴住他们,而且在办差过程中皇帝还能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敲打敲打这些王爷们。
通常皇帝们都只会分配给王爷们一些非常复杂且繁琐的小事,比如派王爷去看守和管理皇陵;或者出任侍卫统领或者八旗军队的统领,别看是管理侍卫和军队,实际上清朝的侍卫和军队都需要皇帝的手谕才能调动指挥,王爷只是负责日常的繁琐杂务而已;再或者去管理宗人府事务,宗人府主要就是负责管理皇族成员的琐碎杂事,这个差事更加繁琐麻烦;还有代替皇帝外出祭祀,这种工作都是皇帝懒得做了,才派遣这些王爷去。
所以清朝的王爷都是负责办一些这样的琐碎小事,而这些事情大多都属于规矩讲究比较多,比较繁琐耗费精力的事情,因此王爷们替皇帝办这些差事是非常费时费力,自然也不会有太多的闲余时间,这些也能看出清朝的王爷们并不清闲。
办这些差事不仅不清闲,还时刻可能被皇帝鸡蛋里挑骨头,被皇帝找各种借口理由惩罚,其实名为惩罚,实际上就是不放心的敲打敲打这些王爷们。
就比如清朝雍正皇帝的十二弟履郡王胤祹,雍正继位时,胤祹是贝子爵位,雍正特意加封他为履郡王。不久之后,雍正命胤祹负责管理礼部册封后宫妃嫔名册的事务,这个差事其实就是帮雍正想名号册封小老婆,是一个非常的闲差,也是这个闲差,雍正硬是从里面挑出了胤祹的错误,把胤祹从严处理了,胤祹也为此丢了郡王爵位。
事情本身错误是在胤祹,主要是胤祹办事马虎大意了,他把乾隆皇帝生母熹妃钮祜禄氏的姓氏写错了,写成了钱氏,这就是个错字的错误,写错了可以改嘛,这种错误皇帝处理不处理完全看心情,心情好自然不会处理,心情不好自然就要从重处理了。
当时雍正刚继位,他的很多兄弟都不服他继位,于是雍正决定借着胤祹这个错误好好严惩他,来个杀鸡儆猴,警示一下其他兄弟。
就这样雍正二年(1724年),悲催的胤祹被雍正以办事懒散不认真为罪名,从刚晋升的履郡王被撸到了镇国公爵位,要知道胤祹可是康熙皇帝的儿子,是正经的皇子,清朝的皇子最低爵位也是贝子,很少会到公爵,雍正没有把胤祹降到贝子,而是直接降到公爵,可以说这个惩罚很严厉了。
胤祹还不算最惨的,康熙的废太子胤礽的长子弘晳更惨,胤礽本是太子后来被康熙两次废黜,虽然胤礽被废了太子之位,但是康熙还是十分喜爱胤礽的长子弘晳,曾一度考虑隔辈传皇位给弘晳。
不过康熙还是考虑到儿子们都很能干,怕传位给孙子容易像朱元璋传位给孙子建文帝朱允炆一样引起叔侄相残的悲剧,因此康熙最终打消了传位弘晳的想法,不过在临终时康熙还一再叮嘱雍正一定要善待弘晳,可见对弘晳的喜爱。
康熙生前知道弘晳的皇长孙再加上他父亲还是废太子的身份比较敏感,因此康熙为了保全弘晳,特意让他远离政坛,在京城郊外的郑各家庄给他修建了府邸,让他长期住在京郊,以免引起皇帝猜忌。
康熙去世后,雍正遵照康熙的遗嘱善待了弘晳,他后来晋封弘晳为理亲王,不过由于弘晳身份敏感,他没有给弘晳派差事,也没让弘晳在朝廷办差,只让弘晳居住于京郊,弘晳只需要逢年过节入宫探望他就行。
可以说雍正对弘晳很不错,赏赐也很丰厚,弘晳在雍正时期是标准的富贵闲散王爷。但是像弘晳这种闲散王爷,都不给朝廷办差了,却也没得到好下场。乾隆继位之后,对弘晳很是猜忌,后来乾隆亲自炮制了“弘晳逆案”,最后乾隆下旨褫夺了弘晳的爵位,并削除宗籍,改名为四十六(案发时弘晳四十六岁),终身圈禁起来。
像弘晳这样富贵闲散王爷就因为身份敏感一样受到皇帝猜忌,最后落得圈禁而死的下场。这也能看出在清朝当王爷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因此清朝的王爷们除了小心翼翼谨慎地完成皇帝交代的差事之外,闲暇之余更是只能研究一些人畜无害的娱乐项目来当寄托。
于是乎文化方面就成了王爷们业余时间主要消遣项目,比如著书立作、收藏书籍、写书法、绘画等等,这些都成了清朝王爷的消遣项目,毕竟清朝的王爷都是享受过最高教育资源的人,因此清朝产生了一些书法家王爷、画家王爷、文学家王爷等等。
不过即便是这些王爷也难逃皇帝的猜忌,清朝嘉庆时期的礼亲王昭梿就是一个例子,礼亲王爵位是清朝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之一,世代传承,昭梿是第九代礼亲王,他也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王爷。
昭梿曾写了一本名为《啸亭杂录》的书,这部书对现代人研究清朝史料贡献很大,连《清史稿》都是参照这部书编著而成。当时著名的文人龚自珍、纪晓岚、魏源、袁枚等人都与昭梿关系亲密,昭梿可以说是蜚声文坛的著名文学家王爷。
其实昭梿专注于文学也是受到父亲永恩的影响,他的父亲永恩在乾隆时期就因为办差出错被责罚过,因此永恩很少过问政务。昭梿受父亲的影响,在继承礼亲王爵位之后,就专心于文学创作,虽然挂名负责管理宫廷侍卫,但昭梿基本就是应付差事,很少过问政事。
不过昭梿却还是在嘉庆时期丢掉了礼亲王的爵位,清朝嘉庆十八年(1813年),京城爆发了天理教起义,天理教首领林清带人攻入紫禁城,嘉庆帝狼狈逃离皇宫。负责管理宫廷侍卫的昭梿与嘉庆的次子智亲王旻宁也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积极组织军队平定了天理教的起义。
可是事后嘉庆却只夸奖了儿子道光,反而责怪昭梿护卫不力,是他平日懒散才导致天理教能攻入紫禁城。明明是平叛有功,却无端受到指责,因此昭梿肯定心里不高兴。于是昭梿就来了文人发牢骚的秉性,没事喝点酒在酒后就对人发牢骚,说嘉庆皇帝不公,只知道夸儿子,反而把错推到别人身上。
这些话久而久之自然就传到嘉庆的耳中,于是嘉庆就烦透了昭梿,后来嘉庆故意找昭梿的麻烦,找了一些小过错就小题大做,嘉庆就要废掉昭梿的爵位。不过昭梿的礼亲王爵位是世袭罔替,嘉庆肯定废不了,可是嘉庆下旨以昭梿犯错为由,改让昭梿的堂弟麟趾承袭了礼亲王爵位,虽然没废掉礼亲王爵位,却把昭梿从王爷爵位上废了下去。
爵位被撸下来之后,昭梿才害怕了,这回他话也不敢乱说了,彻底不再参与政务,整天闭门著书,除了写书就是去茶楼听曲听说书。后来昭梿又开发出了一个新的娱乐消遣项目,那就是学习戏曲,成了京剧票友。
此后昭梿痴迷于戏曲,经常与一些戏曲名家交往过密,向他们请教戏曲技艺。可是在古代唱戏的戏子属于贱籍身份,很少有王公贵族愿意与他们打交道,昭梿不顾身份拜师学戏也成为当时的笑谈。
可是昭梿也给后来晚清时期的王爷们开了一个好的娱乐消遣先例,毕竟经常与贱籍身份的戏子打交道更容易让皇帝安心,所以清朝的王爷们自昭梿之后都纷纷效仿,当然,也有很多是被戏曲的魅力所吸引,就这样清代自昭梿之后出了不少票友王爷,而学习戏曲也是清代王爷们的消遣方式之一。
不过利用业余时间搞文艺来消遣也不是百分百能让皇帝安心,最能让皇帝安心的还是那些荒唐糊涂的王爷。
就像乾隆的弟弟和亲王弘昼历史上出了名的荒唐王爷,雍正一生有十个儿子,但是成活率并不高,实际长大成人的只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老三弘时、老四弘历即乾隆、老五弘昼和老六弘曕。
其中弘曕年纪最小,对皇位没有威胁,弘时早年由于与雍正的政敌弟弟康熙第八子胤禩关系亲密,雍正收拾胤禩时,弘时指责父亲雍正,最终被雍正囚禁而死,因此弘昼是对乾隆皇位威胁最大的兄弟。弘昼为了不引起乾隆猜忌,因此表现得十分荒唐。
弘昼自乾隆继位之后平日里就表现得任性鲁莽,甚至他还当着乾隆的面殴打了军机大臣兼大学士还是一等公的讷亲,弘昼如此的表现,让朝中大臣都对他敬而远之。除此之外,弘昼还有一个荒唐的爱好,那就是他喜欢办丧事,尤其是喜欢给自己活出丧。
特别喜欢办丧事和主持丧事,还喜欢给自己举行丧礼,这就是弘昼最为荒唐的表现,他曾经说过:人无百年不死者,奚讳为?这意思就是说人早晚都得死,有什么可忌讳的。
据记载弘昼经常在家中给自己举行丧礼,让全家上下准备好丧礼器具,然后围着他的牌位哭,他自己则兴致勃勃地坐在一边饮酒观看。
由于有着喜欢办丧事的爱好,因此当时王公贵族家中凡有丧礼,弘昼也乐于操办主持丧礼,所以操办主持丧礼也是弘昼消遣的娱乐项目。
所以乾隆对弘昼这个弟弟是十分放心和疼爱,对弘昼赏赐特别丰厚,弘昼越发荒唐,乾隆则对他封赏越发丰厚。
因此像弘昼这样的荒唐王爷才是最让皇帝放心的,这也是为何清朝很多王爷都看似极为不务正业,文艺项目唯恐皇帝还不够放心,于是喝大酒、捧戏子、斗蛐蛐、架鹰遛鸟到了后来就成了清朝王爷闲暇之时的标配了。
所以虽然清朝的王爷荣华富贵是有了,但他们并不清闲,闲余时间也不是很多,而且闲余时间也都是尽量整一些荒唐的爱好来打消皇帝的猜忌。
其实清朝的王爷们应该很羡慕现代人能拥有手机、电视、电脑这些东西,那个时代如果有这些东西,那王爷们肯定每天拿着这些东西追剧、玩游戏来消遣时间了,要知道每天宅在家的宅男对皇位肯定是不会有威胁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14:23
清朝的王爷们时常被皇帝所猜忌,他们日子过得怎么样?是不是只能听戏捧戏子,或者拎个鸟笼子遛鸟再或者玩蛐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虽然清朝的爵位传承制度基本承袭于明朝,但是与明朝又有所不同,明朝的王爷是封疆而不列土,封爵而不治事,而清朝的王爷则是封爵而不封疆,治事而不列土,这也就是说明朝的王爷有封爵有封地,但却不能参与政务,清朝的王爷是有封爵没封地,却能参与政务,相比之下明朝的王爷才是真正的清闲。
清朝的王爷虽然可以参与政务,但是他们都要处在皇帝监视之下,清朝的王爷大多都居住于京城(蒙古的王爷除外),一举一动都处在皇帝的监视之下在朝廷办差。清朝初期和中期的王爷们是最不清闲的,他们的办差的事情就比较多且杂了,相比之下晚清的王爷们就比较清闲,架鹰遛鸟、捧戏子、斗蛐蛐一般都是晚清的王爷们才能消遣的项目,不过也只限于一些年纪比较大了的王爷才有时间这么玩。
在清朝爵位并不是像明朝似的属于世袭罔替,明朝的亲王子孙后人继承爵位时永远都是亲王,而清朝则不同,清朝的爵位除了极个别获得世袭罔替待遇的铁帽子王之外,其余的都是世袭递降,亲王去世后,他的儿子再继承爵位就是郡王,每传承一代就要降一级承袭爵位,最后一直降级到镇国将军或辅国将军就不再降级。
不过清朝的王爷们收入倒是很高,清朝的亲王每年收入是一万两白银和一万斛禄米,郡王则是每年五千两白银和五千斛禄米,这个收入在当时来说绝对算是非常高的了。
可是别看这些王爷们收入很高,可他们的工作时长和压力也非常大,压力主要就来自于皇帝对他们的猜忌。通常能成为王爷都属于是皇帝的近亲,也是继承皇位顺序靠前的人,因此他们对皇位都有比较大的威胁,皇帝自然对他们是猜忌和提防了。
虽然清朝的皇帝对王爷比较猜忌,但是却让他们尽量都参与政务为朝廷办差。当然,分配给这些王爷的都是一些非常繁琐的闲差,清朝很少有王爷能掌控绝对的大权,皇帝给王爷们分配一些繁琐闲差,就是为了用大量繁琐的工作拴住他们,而且在办差过程中皇帝还能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敲打敲打这些王爷们。
通常皇帝们都只会分配给王爷们一些非常复杂且繁琐的小事,比如派王爷去看守和管理皇陵;或者出任侍卫统领或者八旗军队的统领,别看是管理侍卫和军队,实际上清朝的侍卫和军队都需要皇帝的手谕才能调动指挥,王爷只是负责日常的繁琐杂务而已;再或者去管理宗人府事务,宗人府主要就是负责管理皇族成员的琐碎杂事,这个差事更加繁琐麻烦;还有代替皇帝外出祭祀,这种工作都是皇帝懒得做了,才派遣这些王爷去。
所以清朝的王爷都是负责办一些这样的琐碎小事,而这些事情大多都属于规矩讲究比较多,比较繁琐耗费精力的事情,因此王爷们替皇帝办这些差事是非常费时费力,自然也不会有太多的闲余时间,这些也能看出清朝的王爷们并不清闲。
办这些差事不仅不清闲,还时刻可能被皇帝鸡蛋里挑骨头,被皇帝找各种借口理由惩罚,其实名为惩罚,实际上就是不放心的敲打敲打这些王爷们。
就比如清朝雍正皇帝的十二弟履郡王胤祹,雍正继位时,胤祹是贝子爵位,雍正特意加封他为履郡王。不久之后,雍正命胤祹负责管理礼部册封后宫妃嫔名册的事务,这个差事其实就是帮雍正想名号册封小老婆,是一个非常的闲差,也是这个闲差,雍正硬是从里面挑出了胤祹的错误,把胤祹从严处理了,胤祹也为此丢了郡王爵位。
事情本身错误是在胤祹,主要是胤祹办事马虎大意了,他把乾隆皇帝生母熹妃钮祜禄氏的姓氏写错了,写成了钱氏,这就是个错字的错误,写错了可以改嘛,这种错误皇帝处理不处理完全看心情,心情好自然不会处理,心情不好自然就要从重处理了。
当时雍正刚继位,他的很多兄弟都不服他继位,于是雍正决定借着胤祹这个错误好好严惩他,来个杀鸡儆猴,警示一下其他兄弟。
就这样雍正二年(1724年),悲催的胤祹被雍正以办事懒散不认真为罪名,从刚晋升的履郡王被撸到了镇国公爵位,要知道胤祹可是康熙皇帝的儿子,是正经的皇子,清朝的皇子最低爵位也是贝子,很少会到公爵,雍正没有把胤祹降到贝子,而是直接降到公爵,可以说这个惩罚很严厉了。
胤祹还不算最惨的,康熙的废太子胤礽的长子弘晳更惨,胤礽本是太子后来被康熙两次废黜,虽然胤礽被废了太子之位,但是康熙还是十分喜爱胤礽的长子弘晳,曾一度考虑隔辈传皇位给弘晳。
不过康熙还是考虑到儿子们都很能干,怕传位给孙子容易像朱元璋传位给孙子建文帝朱允炆一样引起叔侄相残的悲剧,因此康熙最终打消了传位弘晳的想法,不过在临终时康熙还一再叮嘱雍正一定要善待弘晳,可见对弘晳的喜爱。
康熙生前知道弘晳的皇长孙再加上他父亲还是废太子的身份比较敏感,因此康熙为了保全弘晳,特意让他远离政坛,在京城郊外的郑各家庄给他修建了府邸,让他长期住在京郊,以免引起皇帝猜忌。
康熙去世后,雍正遵照康熙的遗嘱善待了弘晳,他后来晋封弘晳为理亲王,不过由于弘晳身份敏感,他没有给弘晳派差事,也没让弘晳在朝廷办差,只让弘晳居住于京郊,弘晳只需要逢年过节入宫探望他就行。
可以说雍正对弘晳很不错,赏赐也很丰厚,弘晳在雍正时期是标准的富贵闲散王爷。但是像弘晳这种闲散王爷,都不给朝廷办差了,却也没得到好下场。乾隆继位之后,对弘晳很是猜忌,后来乾隆亲自炮制了“弘晳逆案”,最后乾隆下旨褫夺了弘晳的爵位,并削除宗籍,改名为四十六(案发时弘晳四十六岁),终身圈禁起来。
像弘晳这样富贵闲散王爷就因为身份敏感一样受到皇帝猜忌,最后落得圈禁而死的下场。这也能看出在清朝当王爷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因此清朝的王爷们除了小心翼翼谨慎地完成皇帝交代的差事之外,闲暇之余更是只能研究一些人畜无害的娱乐项目来当寄托。
于是乎文化方面就成了王爷们业余时间主要消遣项目,比如著书立作、收藏书籍、写书法、绘画等等,这些都成了清朝王爷的消遣项目,毕竟清朝的王爷都是享受过最高教育资源的人,因此清朝产生了一些书法家王爷、画家王爷、文学家王爷等等。
不过即便是这些王爷也难逃皇帝的猜忌,清朝嘉庆时期的礼亲王昭梿就是一个例子,礼亲王爵位是清朝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之一,世代传承,昭梿是第九代礼亲王,他也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王爷。
昭梿曾写了一本名为《啸亭杂录》的书,这部书对现代人研究清朝史料贡献很大,连《清史稿》都是参照这部书编著而成。当时著名的文人龚自珍、纪晓岚、魏源、袁枚等人都与昭梿关系亲密,昭梿可以说是蜚声文坛的著名文学家王爷。
其实昭梿专注于文学也是受到父亲永恩的影响,他的父亲永恩在乾隆时期就因为办差出错被责罚过,因此永恩很少过问政务。昭梿受父亲的影响,在继承礼亲王爵位之后,就专心于文学创作,虽然挂名负责管理宫廷侍卫,但昭梿基本就是应付差事,很少过问政事。
不过昭梿却还是在嘉庆时期丢掉了礼亲王的爵位,清朝嘉庆十八年(1813年),京城爆发了天理教起义,天理教首领林清带人攻入紫禁城,嘉庆帝狼狈逃离皇宫。负责管理宫廷侍卫的昭梿与嘉庆的次子智亲王旻宁也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积极组织军队平定了天理教的起义。
可是事后嘉庆却只夸奖了儿子道光,反而责怪昭梿护卫不力,是他平日懒散才导致天理教能攻入紫禁城。明明是平叛有功,却无端受到指责,因此昭梿肯定心里不高兴。于是昭梿就来了文人发牢骚的秉性,没事喝点酒在酒后就对人发牢骚,说嘉庆皇帝不公,只知道夸儿子,反而把错推到别人身上。
这些话久而久之自然就传到嘉庆的耳中,于是嘉庆就烦透了昭梿,后来嘉庆故意找昭梿的麻烦,找了一些小过错就小题大做,嘉庆就要废掉昭梿的爵位。不过昭梿的礼亲王爵位是世袭罔替,嘉庆肯定废不了,可是嘉庆下旨以昭梿犯错为由,改让昭梿的堂弟麟趾承袭了礼亲王爵位,虽然没废掉礼亲王爵位,却把昭梿从王爷爵位上废了下去。
爵位被撸下来之后,昭梿才害怕了,这回他话也不敢乱说了,彻底不再参与政务,整天闭门著书,除了写书就是去茶楼听曲听说书。后来昭梿又开发出了一个新的娱乐消遣项目,那就是学习戏曲,成了京剧票友。
此后昭梿痴迷于戏曲,经常与一些戏曲名家交往过密,向他们请教戏曲技艺。可是在古代唱戏的戏子属于贱籍身份,很少有王公贵族愿意与他们打交道,昭梿不顾身份拜师学戏也成为当时的笑谈。
可是昭梿也给后来晚清时期的王爷们开了一个好的娱乐消遣先例,毕竟经常与贱籍身份的戏子打交道更容易让皇帝安心,所以清朝的王爷们自昭梿之后都纷纷效仿,当然,也有很多是被戏曲的魅力所吸引,就这样清代自昭梿之后出了不少票友王爷,而学习戏曲也是清代王爷们的消遣方式之一。
不过利用业余时间搞文艺来消遣也不是百分百能让皇帝安心,最能让皇帝安心的还是那些荒唐糊涂的王爷。
就像乾隆的弟弟和亲王弘昼历史上出了名的荒唐王爷,雍正一生有十个儿子,但是成活率并不高,实际长大成人的只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老三弘时、老四弘历即乾隆、老五弘昼和老六弘曕。
其中弘曕年纪最小,对皇位没有威胁,弘时早年由于与雍正的政敌弟弟康熙第八子胤禩关系亲密,雍正收拾胤禩时,弘时指责父亲雍正,最终被雍正囚禁而死,因此弘昼是对乾隆皇位威胁最大的兄弟。弘昼为了不引起乾隆猜忌,因此表现得十分荒唐。
弘昼自乾隆继位之后平日里就表现得任性鲁莽,甚至他还当着乾隆的面殴打了军机大臣兼大学士还是一等公的讷亲,弘昼如此的表现,让朝中大臣都对他敬而远之。除此之外,弘昼还有一个荒唐的爱好,那就是他喜欢办丧事,尤其是喜欢给自己活出丧。
特别喜欢办丧事和主持丧事,还喜欢给自己举行丧礼,这就是弘昼最为荒唐的表现,他曾经说过:人无百年不死者,奚讳为?这意思就是说人早晚都得死,有什么可忌讳的。
据记载弘昼经常在家中给自己举行丧礼,让全家上下准备好丧礼器具,然后围着他的牌位哭,他自己则兴致勃勃地坐在一边饮酒观看。
由于有着喜欢办丧事的爱好,因此当时王公贵族家中凡有丧礼,弘昼也乐于操办主持丧礼,所以操办主持丧礼也是弘昼消遣的娱乐项目。
所以乾隆对弘昼这个弟弟是十分放心和疼爱,对弘昼赏赐特别丰厚,弘昼越发荒唐,乾隆则对他封赏越发丰厚。
因此像弘昼这样的荒唐王爷才是最让皇帝放心的,这也是为何清朝很多王爷都看似极为不务正业,文艺项目唯恐皇帝还不够放心,于是喝大酒、捧戏子、斗蛐蛐、架鹰遛鸟到了后来就成了清朝王爷闲暇之时的标配了。
所以虽然清朝的王爷荣华富贵是有了,但他们并不清闲,闲余时间也不是很多,而且闲余时间也都是尽量整一些荒唐的爱好来打消皇帝的猜忌。
其实清朝的王爷们应该很羡慕现代人能拥有手机、电视、电脑这些东西,那个时代如果有这些东西,那王爷们肯定每天拿着这些东西追剧、玩游戏来消遣时间了,要知道每天宅在家的宅男对皇位肯定是不会有威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