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17: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03:22
中国酒曲种类繁多,早在晋代南方,团状的米曲(南方草曲)已见记载于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中。小曲,尤其是南方特有的,自晋代文献中首次出现以来,名称多样,宋代《北山酒经》中有四例。小曲的制作过程基本相似,采用糯米或粳米,经浸泡蓼叶或蛇麻花取汁,与米粉混合揉成米团。
传统小曲的生产流程包括陈酒药、水、米粉和辣蓼草末等,经过拌料、打实、切块、滚角、接种、保温培养、晾干等步骤。而麦曲,无论是天然接种还是宋代记载的人工接种,都体现了微生物选择和优化的过程。明清时,小曲中加入草药,发展为药小曲和无药小曲两种类型,其中根霉为主要微生物,具有糖化和酒化作用。
大曲自元代以来,随着蒸馏烧酒的普及,分化为专门用于蒸馏的类型,与黄酒用曲在原料和制法上有所区别。明清时期,大曲的主要生产基地在河南、淮安等地。大曲的制曲原料、工艺和培养温度都有严格的规定,如豌豆、小麦和大麦的配比,以及砖块式曲块的制作和高温培养。
红曲,尤其是福建古田的红曲,有库曲、轻曲和色曲之分,其制法始于宋初,现代则有机械化和新型工艺如厚层通风法和液态法。红曲的微生物种类丰富,其生长过程对酸度、温度和湿度有特殊要求,培养过程中颜色变化显著。
这些酒曲的发展和种类,反映了中国酿酒技术的丰富多样和不断进步,每种曲种都有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和风味贡献。无论是小曲的细致手工制作,还是大曲的高温培养,都体现了古人对酿酒艺术的精耕细作。现代技术的应用更是推动了酒曲生产的效率和多样性。
扩展资料
在经过强烈蒸煮的白米中,移入曲霉的分生孢子,然后保温,米粒上即茂盛地生长出菌丝,此即酒曲。在曲霉的淀粉酶的强力作用而糖化米的淀粉,因此,自古以来就把它和麦芽同时作为糖的原料,用来制造酒、甜酒和豆酱等。用麦类代替米者称麦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