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17: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19:19
永恒主义课程流派,代表人物为赫钦斯(R.M.Hutchins),主张基础教育应教授学生永恒的“不变”的学问,课程内容包含人类思想的永恒价值。初等教育着重于“3R”(读、写、算)的训练,中等教育则侧重于伟大的文化遗传,用永恒的科学进行理性训练。这一流派在上世纪中期影响了一定的教育领域。
要素主义课程流派,于20世纪30年代兴起,由巴格莱(W.C.Bagley)等人倡导。此派主张教育应教授具有严谨学术体系的各学科,传授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并将遗传中最宝贵的因素传递给学生。课程实施强调严格的学校纪律,通过奖惩、服从的方式让孩子接受知识。
结构主义课程流派是现代学科课程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流派之一,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Piaget)和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他们主张按照学科结构设计课程,强调掌握学科基本概念的重要性。布鲁纳曾说过,任何知识都能以教育上诚实的方法,传授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此流派在二战后,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了其高峰。
这三个课程流派,永恒主义、要素主义与结构主义,各自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课程内容、教育目标与方法,为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它们共同塑造了教育体系中的学科分科课程,并对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分科课程是指从不同门类的学科中选取知识,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分科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程。分科课程与学科课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分科课程强调的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而学科课程强调的是课程内容固有的属性。又称“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有较强的逻辑体系,注重知识的传授,知识相对独立。从课程开发来说,分科课程坚持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本学科知识的优先性;从课程组织来说,分科课程坚持以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为线索,强调本学科自成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