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0:1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7:02
音乐既能使人形成良好的品质,又能向人传递思想情感,潜移默化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协调,对构建和谐的社会、和谐的家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就在于这里。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现就根据我的几十年的教学体会谈谈以下几点肤浅的观点。
一、学习欣赏民族音乐,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民间和音乐歌曲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道德情操、思想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因此,音乐欣赏既让学生提高了音乐欣赏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欣赏中去认识社会、领悟人间的真善美,体验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如在教唱教材中的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我先让学生通过听演唱,看演唱,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接着简单介绍京剧在我国的影响吉它的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教唱这首歌曲。我在教唱的过程中,全力做到教出京腔的味道来,将学生引入老北京,使学生体会出歌曲表现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他们的民族文化 底蕴,鼓励他们为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而献身。
二、教学生欣赏外国优秀音乐,扩大学生的艺术视角,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教学,不单是播放音乐让学生听听而已,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音乐中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分辨能力。
如欣赏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结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月光曲》,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听着钢琴曲走进音乐之中,再让他们从整体去体味《月光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自己在音乐中领悟到音乐美妙,进而在拓宽学生艺术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和人生价值观。
三、在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中渗透德育思想教育
课外音乐活动能满足学生好动、求乐、爱美的需求,他们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如锣鼓队、班级学生的合唱队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珍惜集体荣誉、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例如,在班级学生合唱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去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使他们感受到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在整体中的位置,因而必须服从整体。如此这样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多次刻苦努力地训练,获得了美的声音,统一了美的音色,调节了音准,最终达到均衡的音量。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使学生知道,美的歌声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和和谐精神。
四、结合学校开展的相关庆祝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国家的音乐教育应当紧跟*形势,学校的音乐教学应当配合学校各项中心工作和形势教育。如升国旗仪式时要唱《国歌》;迎六一时要唱《我们是*主义*人》;庆国庆时唱红歌《母亲》《父亲》《我的中国心》《红星歌》《为了谁》《再唱为了谁》《走进新时代》以及《走向复兴》等,澳门回归后任然要唱《七子之歌》等。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体验到了和谐社会的真谛。
五、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完善学生的个性和人格
音乐的情感作用可以从人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方面体现出来。一般来说,音乐都可以直接激起与音响运动形式相对应的情感,达到调节情感,净化心灵, 进而情操变得高尚。如班级开展班会活动,可以让同学们针对班级中存在的问题,编写快板词或朗诵词,在班上进行表演,再进行点评,使学生在娱乐中展开讨论,去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同时,在班会课中,还可运用音乐课中学到的旋律等音乐知识,让同学为歌谱填词创作班歌,使班队活动活泼而富有特色,充满生机,学生在生动、活泼、愉快的教育形式中相互感染接受教育,使班会课活动起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总之,音乐素质的教育除了本身的艺术性外,在对学生进行品德修养方面,同样具有不能低估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德育作用,把德育教育寓于音乐教学之中,起到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