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0: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8:57
【篇一】七年级语文《伟大的悲剧 》课件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
3、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设计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感知内容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出示问题组: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说给大家听。
2.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然后四人小组互相复述故事。
研读课文
1.教师导学
学生朗读课文重点片段,在朗读中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2.合作探究
(1)斯科特等探险队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那里?
(2)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3)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
3.小结
作者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了这个悲剧,颂扬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从高精神。他们的精神让所有人仰慕,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体验与反思
导学:
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淙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了这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作业
1.积累字词句。
2.写一篇读书笔记。
【篇二】七年级语文《伟大的悲剧 》课件
【教材分析】
《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写的是在1911年底,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的悲壮覆没的故事。故事较长,情节也较曲折,且用的是第三人称,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再现当时的情境。文章一方面写了气候的恶劣,探险队员与之展开的搏斗;另一方面,作者也展现了当时牺牲的详情。所以基本上具备小说的三要素:典型情节,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因此又可以把它当作写人的传记小说来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的细节描写,典型环境刻画人物的方法。
2、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目标: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是传记《夺取南极的斗争》的节选。文学色彩浓厚,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把握课文的内容要点,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2、讨论探究法。以较深层次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以四人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交流,集思广益,在合作探究中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解说: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因为那里的天气实在是太恶劣了。而近百年来,无数探索者在南极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11年,两位的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踏上了冲击南极点的征程。这两个人都想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英雄。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途中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而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描述了他们的这次失败之旅。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这些英雄再次体验这悲壮之旅吧。(板书文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
(三)出示学习目标。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注音。
遵 循 贮 藏 疲 惫 踉 跄 羸 弱 遗 孀 告
(2)释义。
羸弱:忧心忡忡:告罄:海市蜃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全文,并用自己的话简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用200字左右写出来。
2、脱离课本,以自己概括的内容为蓝本,适当进行扩充,在小组内轮流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相互指出需要补充调整的内容。推荐代表在班级内复述;同学、教师点评,指导抓住斯科特5人一步一步走向悲剧的过程(主要行程和5个人死亡的情形)。
3、给学生2分钟时间,将先前概括的内容缩写成一句话。交流评价,教师明确。(参考:文章记叙了斯科特5人到达南极点后,在返回途中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悲惨历程。)
4、简要谈谈对文章的初步感受。(不要求深入,不求统一说法)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找出你认为最感人的片段,带着充沛的感情读一读,写一写你感动的原因(集中于体会这些探险家透露出来的精神)。然后,小组内交流读一读(品读),说一说(感动的原因),小组代表作全班交流(一人品读;一人谈感动的原因)。
(原因分析着重感受人物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勇于探索求知的精神,勇于为追求的事业献身的精神,勇于为集体利益而识大局舍自己的精神。)
2、你觉得斯科特是怎样一个人?请你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教师提示:是一个具有无畏的探索精神,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命感,坚韧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豪迈气概,直面现实接受失败的理性精神,诚实的人格品质的伟大探险家。)
3、上述人物的这些精神,你觉得是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体现出来的?请你找出来,并一一进行对应分析,将该句体现出的精神以旁批的形式注出。对于难于理解的语句,组内共同探讨,必要时提出,在全班内解决,
4、同样是探险南极,阿蒙森成功了,斯科特失败了。可是茨威格这位的传记作家,为什么要充满*地给失败的斯科特作传?在文中你能找出体现作者对这一事件的态度的句子吗?试着品读分析,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文章结尾句子,能较明显地体现作者的态度。因为作者看中的是斯科特失败背后所体现的伟大精神,特别是与自然顽强搏斗、以无比的勇气战胜困难的豪迈气概,这种精神是人类的伟大财富。)
5、题目为《伟大的悲剧》,既然是“悲剧”,那又为何“伟大”?这是否矛盾?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充分开展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提示:按常理,斯科特等历经艰险终于到达南极点,实现了追求的目标,应该是成功的,但悲哀的是他们不是第一个,也就失去了行动原本所追求的意义;特别是在沮丧心情下不断走向归途时,绝望心理笼罩着整个集体,实为一起悲剧。但是,斯科特等人顽强走向困难并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勇气、为集体甘愿牺牲个人的精神、接受失败的科学精神、忍受失败的屈辱甘为胜利者作证的胸怀、热爱祖国亲人的人生态度、为集体荣誉而甘于献身的探索精神的意义,是远远大于失败的,是“悲剧”之外的“伟大”体现。这也是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斯科特等人在悲剧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是人类精神的骄傲,这是事件的伟大之处。)
四、质疑问难
五、拓展延伸(任选其一)
1、学习本文后,联系自己学习中、生活中的情况,回忆一个事件,用文字的形式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慨,体现真情实感和思想深度,字数不限。
2、斯科特一行明知困难重重、明知已经不能第一个到达了,还要继续前进,到底值不值?请你谈谈你的看法,写一写。
六、课堂总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七、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八、板书设计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勇于探索、失败之悲
诚实守信、死亡之悲
热爱祖国、作证之悲
【篇三】七年级语文《伟大的悲剧 》课件
[分析教材]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伟大的悲剧》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课文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已经捷足先登,只好无奈但又十分坚毅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地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叩木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文章重点是对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的颂扬和赞美,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教学过程中我想以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为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
[理论依据]
教学过程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文本阅读的主体,因其阅读期待、阅读心境、阅读动机的不同,他们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也是独特的,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这种阅读主体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法学法]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这些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教学方法,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解决问题。
[过程设计]
(文章篇幅较长,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预习,熟悉故事情节和人物。)
导入:课件显示“南极版图”突出南极点科学实验站的名称“阿蒙森———斯科特站”
教师富有*地介绍这个站名的来历,引出课文和人物。
(设计意图:以此导入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
环节一:你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个故事吗?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叙事特点理清故事情节: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5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信心地奔向目的地,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捷足先登,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
(设计意图:遵循叙述类文体阅读规律,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又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思维能力。)
环节二: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
板书学生说出的词语,比如:震撼、钦佩、崇敬。
(设计意图: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激活阅读思维。)
环节三:文中哪些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你?默读课文,圈划这些语句,并用一句话概括。
学生应该会找到这些情节:
1、接受为挪威人作证的任务。
2、威尔逊博士临死不放弃科学观察。
3、奥茨英雄似的死去。
4、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
5、斯科特的绝笔。如找不出教师引导和补充。
(设计意图: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事件中的人物对话,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环节四:小组选择最打动你的情节,讨论“是什么打动了你?”如果小组讨论时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提请班级交流解决。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讨论过程中要对重点的语段、句子,像“奥茨英雄似的死去”、“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等情节中的语句要组织学生朗读,对关键词语要反复品读,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共同解决。在谈到“斯科特的绝笔”这一情节时引导学生想象斯科特给国家、民众、朋友、妻子、孩子可能写一些什么。
在对以上情节的感受和讨论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伟大的悲剧”课题的深刻含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挖掘细节中蕴藏着的丰富的人文素养,通过品读、朗读发展学生语言能力,通过对情节内容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的学习精神。)
环节五:斯科特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而且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赢得了胜利者都没有的尊重和赞誉。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我们该怎样面对呢?
最后送给学生三句话结束本课: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每个人注定都要经历一番失败的煎熬和且行且上的痛苦。
但只要经历,即使是失败的,也从不会是无益的。
(设计意图:我们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既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也是语文素质能力形成的内涵。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途径,也是书本学习的目的。)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