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秋古诗词(关于立秋的优美诗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09:1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08:57
立秋,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属于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所谓立秋,其实也只是名义上的秋天,此时仍然处于高温炎热的三伏天中,民间形容酷热的24个“秋老虎”,就在末伏下山逞能。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吟诗填词,留下了许多与立秋有关的佳作。
三伏天里迎来立秋,丝毫不见寒凉,不如到古诗词里寻觅最初的秋意。
元稹: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
【唐】元稹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中国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其大意是: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特别是早晨和晚上。早晨的时候会有雾气产生,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凄切地鸣叫。
唐代风流才子的《咏廿四气诗·立秋七月节》,正是立秋三候的写意解读。立秋,一般在农历七月,故诗名《立秋七月节》。
没有料到夏天就这样,不知不觉要走到尽头了,凉风习习,静悄悄地迎来了秋天。
夜空星河之上,是谁搭成了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此相会。
寒蝉鸣叫声在耳畔喧嚣响起,晶莹剔透的露珠在树林枝头缓缓滴下。
一片梧桐树的叶子掉落下来,惊起了心中的情思,怎样才能够不会再增添忧愁呢?
诗人借立秋节气,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联想,让人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叹为观止。
李益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李益(748年——829年),中唐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但他的作品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而是偏于伤感,一如这首《立秋前一日览镜》。
顾名思义,这是李益在立秋前一天对镜抒发的心境。自古人们有“悲秋”之说。李益仕途失意,客游燕赵,直到晚年才入朝为官。正是因为经历了人生坎坷,人至暮年,蓦然回首,感概万千。
将世间悲欢离合置之度外,人的短短一生,就凝聚在这一面明镜之中。
岁月无情,童年往事依然历历在目,转眼之间,只见满鬓的白发,在萧瑟秋风中无力飘扬。
诗人这首失意之时的即兴之作,借立秋节气,抒发了人生易老、世事无常的感慨。
刘翰: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
[ 宋 ]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布衣诗人刘翰,大概与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因为据史料记载,刘翰有投逞诗词给张孝祥、范成大等人,奈何诗词没有能够改变刘翰的命运。
这首七言绝句《立秋》的大意是:
小乌鸦的鸣叫十分鸹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站立着。
秋风吹来,顿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扇子在舞动一样。
睡梦之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一觉醒来,去仔细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唯有看到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月亮的清辉之中。
诗人这首《立秋》,既有观察世间万物的细致入微,也有感叹世事沧桑的惆怅无奈。
小结: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是的,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可以让生命起舞,让日子过得富有诗情画意。
立秋虽至,酷暑犹在,寒意只由心生。愿人世间的每一个生命,都能活出精彩的自己,不悲伤,不忧愁,在人生的道路上,诗意相伴,快乐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