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3: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14:35
王晓青,原名王震,1900年7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汪家冲,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获得理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回到湖南长沙,任教于修业中学两年。1928年,他投身于湖南省地质调查所,与刘基磐等人共同进行区域地质和矿产地质的调查与研究,对湘潭上五都锰矿、益阳板溪锑矿、湘乡梓门桥煤矿、新化锡矿山锑矿等地的矿产地质进行了深入调查,同时也参与了湘中六县的区域地质调查与填图,成果显著。
1934年,中国工程师学会应四川省政府之邀,组织考察团,王晓青作为其中一员,赴川考察彭县的多金属矿床,提交了详尽的考察报告。他提议建立“四川省地质调查所”,并提出了组织大纲与人员配备方案。3年后,李春昱在翁文灏的推荐和指示下,成功创建了这个机构,担任所长,实现了王晓青等人的早期设想。
回到湖南后,王晓青继续投身矿产地质调查,为湖南各地的地质矿产研究做出了贡献。在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寇侵略,他带领工友护送湖南省地质调查所的物资,辗转湘西南,为地质事业的发展付出巨大努力。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继续调查湘西北山区的地质矿产。
1949年长沙和平解放,王晓青满怀喜悦,致力于全省矿产资源的了解与利用。1950年,他在《新湖南日报》上发表系列文章《湖南的地质》,并向中央政府汇报湖南地质情况。他活跃在地质科研领域,担任中南地质调查所长沙分所所长,湖南大学教授,以及多个重要职务。1955年至1959年,他在中国地质事业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编审工作屡获殊荣,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尽管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冲击,王晓青始终坚守党性,服务于人民。改革开放后,他继续在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直至1990年1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其贡献和影响被永远铭记。
王晓青,区域地质学家、地质制图学家。早年从事湖南省和中南地区的地质、矿产调查及研究工作,发现和评价了几十个不同矿种的矿产地,特别为湖南省地质科学研究和矿产资源应用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湖南通”。1955年以来,以地质编图、制图为主要方法和手段,进行了中国区域地质综合研究,是对中国地质资料的全面系统总结,对提高全国地质研究程度和对地质找矿工作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本词条还介绍了我国第一代通俗歌曲歌手王晓青和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王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