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与禁忌》读书笔记(一)乱伦的畏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8 01: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4 16:42
第一章 *畏惧
本文尝试从原始人类的精神生活研究出发,探索早期人类精神画卷的全貌。通过对原始人精神结构和现代神经症患者的对比,揭示两者间的共同之处。这不仅为研究人类事实材料提供了新视角,也帮助我们理解*畏惧这一现象。
一、图腾崇拜与外婚制
澳洲土著部落的生活为这一研究提供了基础,我们关注于他们避免*性关系的努力。他们的社会组织旨在达成此目标,图腾崇拜制度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
图腾崇拜是澳洲土著部落的宗教和社会制度支柱。每个部落通过图腾命名,图腾既代表共同祖先,也是守护神。图腾禁忌要求族内成员不得杀害、食其肉,与图腾保持神圣联系。图腾具有独特性,存在于同一类别每只动物上。
“族外婚”制度禁止信仰同一图腾的氏族成员之间通婚,防止*。在这些部落,图腾被视为祖先,个体间的关系超越血缘,基于社会关系而非亲缘。
*畏惧与图腾禁忌结合,表明澳洲土著对*的深刻恐惧。禁止真正的*已融入图腾禁忌之中。
要解开图腾如何取代血缘家庭之谜,需理解图腾的本质。澳洲土著语言习惯表达亲属关系时,涉及群体而非个体,显示了亲属关系的分类体系。
这种体系下,称呼父亲、母亲、兄弟、姐妹时,指的是所有可能与其生母结婚并生下其的其他男性,与其生母的其他女性,以及其他在亲属关系中与父母处于同辈地位的人的子女。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而非个体与个体。
因此,澳洲土著的婚姻制度可能类似于群婚制,一群特定男子与另一群特定女子拥有婚姻权利。图腾外婚制防止集体*,即使最初原因消失,*禁忌原则依然存在。
这种婚姻体系分为不同胞族和亚胞族,*与其他氏族的*范围。图腾差异成为*禁忌的依据。
婚姻制度与图腾禁忌的研究,旨在理解澳洲土著对防止*的极大努力,以及对*的畏惧。
二、个体行为的*禁忌
尽管制度防止群体*,个体行为中的*禁忌依然存在。在个人交往的“习俗”中,*禁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梅拉尼西亚的男孩移居“公屋”,遇到姐妹需回避。新喀里多尼亚的兄弟姐妹相遇,一方需躲藏。新梅克伦堡对姐妹*实行绞刑。
*与岳母交往是普遍现象,所有存在图腾崇拜和亲属关系分类体系的民族都具此特征。关于*与岳母交往的禁忌,需要另外解释。
在古代社会,母女年龄差距不大,*岳母并非完全不可想象。女婿与岳母之间的矛盾,*情结再现。在文明社会,这种关系是家庭组织中的难题。
岳母不愿失去女儿,女婿则渴望独立。岳母的体貌引起女婿的*冲动,这种冲动可能引发神经症。岳母爱恋女婿,这种冲动被心理斗争压制。
男性的岳母关系因类似冲动而复杂,源于不同缘由。他选择恋爱的对象,最终转向外界类似者。他对*的畏惧阻止过去恋爱对象历史重现,岳母作为陌生人,对抗性较小。
三、*畏惧的原因
野蛮人对*的畏惧已为人熟知,但缺乏深入解释。强调婴儿期出现的*畏惧与神经症患者精神生活惊人相似性。精神分析揭示,小男孩最早选择的恋爱对象是*性的。长大后,他摆脱这一冲动。神经症患者表现出心理幼稚性,无法摆脱幼时性心理状态,表现出发展性压抑或倒退。力比多的*性固着在潜意识中起关键作用。
结论是,孩子与其父母的关系受*渴望主宰,成为神经症的核心情结。*畏惧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揭示人类精神发展的深层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