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8 02: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2:22
张廷玉是清朝前期非常重要的政治人物,在雍正、乾隆二朝长期居汉官之首,他也是清一代汉族大臣唯一配享太庙的人。张廷玉深得雍正皇帝的信赖,雍正对其达到了荣宠的地步,张廷玉有恩于乾隆的情况下,却被乾隆无情的打击,名誉扫地。
乾隆十三年(1748年),张廷玉请求告老还乡,但是被乾隆拒绝。后来张廷玉竟然多次上奏,不断索要封赏。乾隆怒削其爵位,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然而45年后才发现张廷玉的厉害。
乾隆的老师张廷玉
《澄怀主人自定年谱》急载“雍正元年正月,奉特旨:朱轼、张廷玉、徐元梦、嵇曾筠,著为诸皇子师傅,令钦天监选择吉日,进书房课读。届期廷玉等四人入书房,谒见皇三子、皇四子、皇五子。上遣内侍总管传谕曰:“皇子见师傅,礼当拜。张廷玉等固辞不敢当,遂行揖礼。越日进见,上谕曰:皇子课读,事关重大,当教以立身行己进德修业之要,若徒寻章摘句,记诵文辞,一翰林能为之,非朕所望卿等者。廷玉拜受。”
张廷玉和乾隆的师生之谊就这样确定下来了,张廷玉处理国家大事以外,还要给皇子们授课,张廷玉对乾隆皇帝赞赏有加,乾隆对张廷玉非常敬重。雍正八年,乾隆请张廷玉为自己《乐善堂文钞》作序,张廷玉欣然奉命,序曰:“自经史百家以及性理之奥妙,诸赋之源流,靡不情览。”
雍正十一年张廷玉奉旨返回安徽桐城原籍举行其父张英入祀贤良祠典礼,乾隆作诗《送桐城张廷玉先生暂假归里》相赠,诗曰:“丹凤衔书下紫廷,欧阳早已望台星。新恩优渥荣旋里,旧德绵长肃荐馨。北阙丝纶方待掌,东方乍管暂教听。即看稳步沙堤上,飒拜从容对御屏。”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在圆明园病逝,皇位悬空,在这紧急关头,张廷玉挺身而出,担当起了拥立嗣君的重任。他和鄂尔泰提议取出当年的立储诏书:“大行皇帝因传位大事亲书密旨,曾示我二人,外此无有知者。此旨收藏宫中,应急请出以正大统。”在张廷玉的帮助下,乾隆最高权力顺利过渡。
张廷玉配享太庙风波
乾隆帝在登基之处,为了酬谢张廷玉的拥立大功,以先帝遗诏的形式把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的成命公诸于世,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荣誉,由于史贻直和张廷玉不合,史贻直就有大臣公然上疏乾隆,张廷玉不配享太庙。
当时的满汉矛盾,再加上清政府内部矛盾重重,互相“攻击”不断,张廷玉年老势衰,在乾隆十四年,张廷玉做了一件极不机智的事情,他居然请求乾隆皇帝重申让他死后配享太庙的成命,《清史列传》记载:“前蒙世宗宪皇帝逾格隆恩,遗命配享太庙,上年有从祀元臣不宜归田终老之谕,恐身后不得蒙荣,外间亦有此议论。免冠叩首,请上一辞以为券。”
张廷玉让乾隆皇帝给他一个承诺,很显然这是对乾隆皇帝的不信任,乾隆皇帝颁布上谕,赐诗以安其心,张廷玉并没有到宫门口谢恩,让他的儿子代表。乾隆皇帝对其不满,让他传旨回奏,张廷玉第二天便到宫门口谢罪。
《清史列传》记载:乾隆切责张廷玉“夫张廷玉之罪,固在不亲自谢恩,而尤在于面请配享。其面请之故,则由于信朕不及,此其所由得罪于天地鬼神也。”乾隆权力欲望极强,对大臣建党一事非常敏感。由于抱定是汪由敦泄密给张廷玉,“是日承旨系傅恒、汪由敦二人,以二人并论,则非汪由敦而谁?”
乾隆根据大臣的意见,颁布了张廷玉没资格配享的上谕:试思太庙配享,皆佐命元勋,张廷玉有何功绩勋猷而与之此肩乎?鄂尔泰尚有经度苗疆成绩,而张廷玉所长不过勤慎自将,传写谕旨。此在朕平心论之,张廷玉实不当配享太庙,其配享实为过分。
通过这件事情,乾隆和张廷玉君臣之间的关系失和。张廷玉遭到严重的打击如惊弓之鸟,乾隆皇帝想除掉以张廷玉为首的汉族势力,乾隆十五年,皇长子定亲王去世,刚举行完初祭,张廷玉就记着离京南归,乾隆便指责张廷玉“试思伊曾侍朕讲读,又曾为定亲王师傅,而乃漠然无情,以至于此,是为尚有人心者乎?”
乾隆十五年(1750年)因为“朱荃匿丧赶考事件”,乾隆皇帝又开始打压张廷玉,“伊乃大学士张廷玉儿女亲家,其敢于如此狼藉婪赃,明系倚侍张廷玉为之庇护。且查朱荃为大逆吕留良、严鸿逵案内之人,侥邀宽典,后复彘缘举荐,本属衣冠败类。大学士张廷玉以两朝元老,严鸿逵之案缮写渝旨,皆出其手,岂不知其人,乃公然与为姻亲,是诚何心?”
一直到乾隆三十六年,除了张廷玉的儿子张若亭从政外,张氏子孙无一人居官。乾隆二十年(1755年)居家六年的张廷玉默默的死去,《清史列传》记载乾隆皇帝上谕:“今张廷玉患病已逝,要请之惩,虽由自取,皇考之命,朕何忍违。且张廷玉在
皇考时勤慎赞裹,小心书谕,原属旧臣,宜加优恤,应仍谨遵遗诏配享太庙,以彰我国家酬奖勤劳之盛典。”从乾隆的这道谕旨看,他似乎并不情愿让张廷玉获得配享太庙的荣宠,只是怕担了不孝的恶名。然而在张廷玉死后45年,张家后人一度官至太子太保,刑部尚书等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