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区域分工贸易理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8 13:5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08:10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主要受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从亚当·斯密开始,经历了古典区域分工贸易理论、新古典区域分工贸易理论和新区域分工贸易理论几个阶段。战后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一些令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里昂惕夫之谜”、产业内贸易、发达国家之间贸易与直接投资增加,直接推动了对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研究。
分工贸易理论,说明了企业规模并不重要,关键要看其专业化程度的高低,专业化程度提高的企业是有效率的,相反单纯追求规模的企业有可能导致垄断,从而基于专业化经济的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和帕累托最优存在一致性。这个竞争均衡不但决定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且决定一个最优经济组织水平。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的内容
分工贸易理论,最先是针对国际分工与贸易而提出来的,后来被区域经济学家用于研究区域分工与贸易。区域分工贸易理论的主要理论有: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赫克歇尔与奥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等。
绝对利益理论认为,任何区域都有一定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若按绝对有利的条件进行分工生产,然后进行交换,会使各区域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区域生产率,增进区域利益。但绝对利益理论的一个明显缺陷,是没有说明无任何绝对优势可言的区域,如何参与分工并从中获利。
比较利益理论解决了绝对利益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认为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没必要生产所有产品,而应选择生产优势最大的那些产品进行生产;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国家和地区,也不能什么都不生产,而可以选择不利程度最小的那些产品进行生产。这两类国家或区域可从这种分工与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比较利益理论发展了区域分工理论,但它不能对比较优势原理的形成做出合理的解释,并且与绝对利益理论一样,它是以生产要素不流动作为假定前提的,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赫克歇尔与奥林在分析比较利益产生的原因时,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他们认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不同,这是国际或区域分工产生的基本原因。如果不考虑需求因素的影响,并假定生产要素流动存在障碍,那么每个区域利用其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就处于有利的地位。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补充了斯密和李嘉图的地域分工理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该理论舍弃了技术、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别,并假定各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是一样的,从而把比较优势当成是绝对和不变的;二是在分析中所包含的生产要素不够充分;三是完全没有考虑需求因素的影响;四是对自由贸易和排除*对贸易的干预的假定等与现实不符。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的主要思想
a. 劳动地域分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经济发展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以分工为媒介、制度变迁为核心、累积因果、自我演进的非均衡过程。
b. 如果一地区生产一种产业(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业衡量)低于在其他地区生产该种产业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地区在该种产业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各地区专业化产业(产品)的选择:“两优取大优,两劣取小劣”(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c. 贸易的原因不仅仅是比较优势,还有规模递增收益。要素禀赋差异决定着产业间的贸易,而规模经济决定着产业内部的区际(国际)贸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08:10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主要受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从亚当·斯密开始,经历了古典区域分工贸易理论、新古典区域分工贸易理论和新区域分工贸易理论几个阶段。战后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一些令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里昂惕夫之谜”、产业内贸易、发达国家之间贸易与直接投资增加,直接推动了对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研究。
分工贸易理论,说明了企业规模并不重要,关键要看其专业化程度的高低,专业化程度提高的企业是有效率的,相反单纯追求规模的企业有可能导致垄断,从而基于专业化经济的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和帕累托最优存在一致性。这个竞争均衡不但决定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且决定一个最优经济组织水平。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的内容
分工贸易理论,最先是针对国际分工与贸易而提出来的,后来被区域经济学家用于研究区域分工与贸易。区域分工贸易理论的主要理论有: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赫克歇尔与奥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等。
绝对利益理论认为,任何区域都有一定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若按绝对有利的条件进行分工生产,然后进行交换,会使各区域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区域生产率,增进区域利益。但绝对利益理论的一个明显缺陷,是没有说明无任何绝对优势可言的区域,如何参与分工并从中获利。
比较利益理论解决了绝对利益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认为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没必要生产所有产品,而应选择生产优势最大的那些产品进行生产;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国家和地区,也不能什么都不生产,而可以选择不利程度最小的那些产品进行生产。这两类国家或区域可从这种分工与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比较利益理论发展了区域分工理论,但它不能对比较优势原理的形成做出合理的解释,并且与绝对利益理论一样,它是以生产要素不流动作为假定前提的,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赫克歇尔与奥林在分析比较利益产生的原因时,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他们认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不同,这是国际或区域分工产生的基本原因。如果不考虑需求因素的影响,并假定生产要素流动存在障碍,那么每个区域利用其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就处于有利的地位。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补充了斯密和李嘉图的地域分工理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该理论舍弃了技术、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别,并假定各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是一样的,从而把比较优势当成是绝对和不变的;二是在分析中所包含的生产要素不够充分;三是完全没有考虑需求因素的影响;四是对自由贸易和排除*对贸易的干预的假定等与现实不符。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的主要思想
a. 劳动地域分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经济发展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以分工为媒介、制度变迁为核心、累积因果、自我演进的非均衡过程。
b. 如果一地区生产一种产业(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业衡量)低于在其他地区生产该种产业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地区在该种产业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各地区专业化产业(产品)的选择:“两优取大优,两劣取小劣”(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c. 贸易的原因不仅仅是比较优势,还有规模递增收益。要素禀赋差异决定着产业间的贸易,而规模经济决定着产业内部的区际(国际)贸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08:10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主要受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从亚当·斯密开始,经历了古典区域分工贸易理论、新古典区域分工贸易理论和新区域分工贸易理论几个阶段。战后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一些令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里昂惕夫之谜”、产业内贸易、发达国家之间贸易与直接投资增加,直接推动了对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研究。
分工贸易理论,说明了企业规模并不重要,关键要看其专业化程度的高低,专业化程度提高的企业是有效率的,相反单纯追求规模的企业有可能导致垄断,从而基于专业化经济的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和帕累托最优存在一致性。这个竞争均衡不但决定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且决定一个最优经济组织水平。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的内容
分工贸易理论,最先是针对国际分工与贸易而提出来的,后来被区域经济学家用于研究区域分工与贸易。区域分工贸易理论的主要理论有: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赫克歇尔与奥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等。
绝对利益理论认为,任何区域都有一定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若按绝对有利的条件进行分工生产,然后进行交换,会使各区域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区域生产率,增进区域利益。但绝对利益理论的一个明显缺陷,是没有说明无任何绝对优势可言的区域,如何参与分工并从中获利。
比较利益理论解决了绝对利益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认为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没必要生产所有产品,而应选择生产优势最大的那些产品进行生产;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国家和地区,也不能什么都不生产,而可以选择不利程度最小的那些产品进行生产。这两类国家或区域可从这种分工与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比较利益理论发展了区域分工理论,但它不能对比较优势原理的形成做出合理的解释,并且与绝对利益理论一样,它是以生产要素不流动作为假定前提的,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赫克歇尔与奥林在分析比较利益产生的原因时,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他们认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不同,这是国际或区域分工产生的基本原因。如果不考虑需求因素的影响,并假定生产要素流动存在障碍,那么每个区域利用其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就处于有利的地位。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补充了斯密和李嘉图的地域分工理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该理论舍弃了技术、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别,并假定各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是一样的,从而把比较优势当成是绝对和不变的;二是在分析中所包含的生产要素不够充分;三是完全没有考虑需求因素的影响;四是对自由贸易和排除*对贸易的干预的假定等与现实不符。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的主要思想
a. 劳动地域分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经济发展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以分工为媒介、制度变迁为核心、累积因果、自我演进的非均衡过程。
b. 如果一地区生产一种产业(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业衡量)低于在其他地区生产该种产业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地区在该种产业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各地区专业化产业(产品)的选择:“两优取大优,两劣取小劣”(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c. 贸易的原因不仅仅是比较优势,还有规模递增收益。要素禀赋差异决定着产业间的贸易,而规模经济决定着产业内部的区际(国际)贸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08:10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主要受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从亚当·斯密开始,经历了古典区域分工贸易理论、新古典区域分工贸易理论和新区域分工贸易理论几个阶段。战后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一些令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里昂惕夫之谜”、产业内贸易、发达国家之间贸易与直接投资增加,直接推动了对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研究。
分工贸易理论,说明了企业规模并不重要,关键要看其专业化程度的高低,专业化程度提高的企业是有效率的,相反单纯追求规模的企业有可能导致垄断,从而基于专业化经济的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和帕累托最优存在一致性。这个竞争均衡不但决定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且决定一个最优经济组织水平。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的内容
分工贸易理论,最先是针对国际分工与贸易而提出来的,后来被区域经济学家用于研究区域分工与贸易。区域分工贸易理论的主要理论有: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赫克歇尔与奥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等。
绝对利益理论认为,任何区域都有一定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若按绝对有利的条件进行分工生产,然后进行交换,会使各区域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区域生产率,增进区域利益。但绝对利益理论的一个明显缺陷,是没有说明无任何绝对优势可言的区域,如何参与分工并从中获利。
比较利益理论解决了绝对利益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认为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没必要生产所有产品,而应选择生产优势最大的那些产品进行生产;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国家和地区,也不能什么都不生产,而可以选择不利程度最小的那些产品进行生产。这两类国家或区域可从这种分工与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比较利益理论发展了区域分工理论,但它不能对比较优势原理的形成做出合理的解释,并且与绝对利益理论一样,它是以生产要素不流动作为假定前提的,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赫克歇尔与奥林在分析比较利益产生的原因时,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他们认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不同,这是国际或区域分工产生的基本原因。如果不考虑需求因素的影响,并假定生产要素流动存在障碍,那么每个区域利用其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就处于有利的地位。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补充了斯密和李嘉图的地域分工理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该理论舍弃了技术、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别,并假定各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是一样的,从而把比较优势当成是绝对和不变的;二是在分析中所包含的生产要素不够充分;三是完全没有考虑需求因素的影响;四是对自由贸易和排除*对贸易的干预的假定等与现实不符。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的主要思想
a. 劳动地域分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经济发展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以分工为媒介、制度变迁为核心、累积因果、自我演进的非均衡过程。
b. 如果一地区生产一种产业(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业衡量)低于在其他地区生产该种产业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地区在该种产业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各地区专业化产业(产品)的选择:“两优取大优,两劣取小劣”(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c. 贸易的原因不仅仅是比较优势,还有规模递增收益。要素禀赋差异决定着产业间的贸易,而规模经济决定着产业内部的区际(国际)贸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08:10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主要受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从亚当·斯密开始,经历了古典区域分工贸易理论、新古典区域分工贸易理论和新区域分工贸易理论几个阶段。战后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一些令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里昂惕夫之谜”、产业内贸易、发达国家之间贸易与直接投资增加,直接推动了对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研究。
分工贸易理论,说明了企业规模并不重要,关键要看其专业化程度的高低,专业化程度提高的企业是有效率的,相反单纯追求规模的企业有可能导致垄断,从而基于专业化经济的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和帕累托最优存在一致性。这个竞争均衡不但决定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且决定一个最优经济组织水平。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的内容
分工贸易理论,最先是针对国际分工与贸易而提出来的,后来被区域经济学家用于研究区域分工与贸易。区域分工贸易理论的主要理论有: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赫克歇尔与奥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等。
绝对利益理论认为,任何区域都有一定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若按绝对有利的条件进行分工生产,然后进行交换,会使各区域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区域生产率,增进区域利益。但绝对利益理论的一个明显缺陷,是没有说明无任何绝对优势可言的区域,如何参与分工并从中获利。
比较利益理论解决了绝对利益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认为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没必要生产所有产品,而应选择生产优势最大的那些产品进行生产;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国家和地区,也不能什么都不生产,而可以选择不利程度最小的那些产品进行生产。这两类国家或区域可从这种分工与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比较利益理论发展了区域分工理论,但它不能对比较优势原理的形成做出合理的解释,并且与绝对利益理论一样,它是以生产要素不流动作为假定前提的,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赫克歇尔与奥林在分析比较利益产生的原因时,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他们认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不同,这是国际或区域分工产生的基本原因。如果不考虑需求因素的影响,并假定生产要素流动存在障碍,那么每个区域利用其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就处于有利的地位。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补充了斯密和李嘉图的地域分工理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该理论舍弃了技术、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别,并假定各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是一样的,从而把比较优势当成是绝对和不变的;二是在分析中所包含的生产要素不够充分;三是完全没有考虑需求因素的影响;四是对自由贸易和排除*对贸易的干预的假定等与现实不符。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的主要思想
a. 劳动地域分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经济发展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以分工为媒介、制度变迁为核心、累积因果、自我演进的非均衡过程。
b. 如果一地区生产一种产业(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业衡量)低于在其他地区生产该种产业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地区在该种产业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各地区专业化产业(产品)的选择:“两优取大优,两劣取小劣”(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c. 贸易的原因不仅仅是比较优势,还有规模递增收益。要素禀赋差异决定着产业间的贸易,而规模经济决定着产业内部的区际(国际)贸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08:11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主要受国际贸易理论的影响,从亚当·斯密开始,经历了古典区域分工贸易理论、新古典区域分工贸易理论和新区域分工贸易理论几个阶段。战后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一些令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里昂惕夫之谜”、产业内贸易、发达国家之间贸易与直接投资增加,直接推动了对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研究。
分工贸易理论,说明了企业规模并不重要,关键要看其专业化程度的高低,专业化程度提高的企业是有效率的,相反单纯追求规模的企业有可能导致垄断,从而基于专业化经济的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和帕累托最优存在一致性。这个竞争均衡不但决定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且决定一个最优经济组织水平。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的内容
分工贸易理论,最先是针对国际分工与贸易而提出来的,后来被区域经济学家用于研究区域分工与贸易。区域分工贸易理论的主要理论有: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赫克歇尔与奥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等。
绝对利益理论认为,任何区域都有一定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若按绝对有利的条件进行分工生产,然后进行交换,会使各区域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提高区域生产率,增进区域利益。但绝对利益理论的一个明显缺陷,是没有说明无任何绝对优势可言的区域,如何参与分工并从中获利。
比较利益理论解决了绝对利益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认为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和地区,没必要生产所有产品,而应选择生产优势最大的那些产品进行生产;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国家和地区,也不能什么都不生产,而可以选择不利程度最小的那些产品进行生产。这两类国家或区域可从这种分工与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比较利益理论发展了区域分工理论,但它不能对比较优势原理的形成做出合理的解释,并且与绝对利益理论一样,它是以生产要素不流动作为假定前提的,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赫克歇尔与奥林在分析比较利益产生的原因时,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他们认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不同,这是国际或区域分工产生的基本原因。如果不考虑需求因素的影响,并假定生产要素流动存在障碍,那么每个区域利用其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就处于有利的地位。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补充了斯密和李嘉图的地域分工理论,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该理论舍弃了技术、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差别,并假定各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是一样的,从而把比较优势当成是绝对和不变的;二是在分析中所包含的生产要素不够充分;三是完全没有考虑需求因素的影响;四是对自由贸易和排除*对贸易的干预的假定等与现实不符。
区域分工贸易理论的主要思想
a. 劳动地域分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经济发展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以分工为媒介、制度变迁为核心、累积因果、自我演进的非均衡过程。
b. 如果一地区生产一种产业(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业衡量)低于在其他地区生产该种产业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地区在该种产业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各地区专业化产业(产品)的选择:“两优取大优,两劣取小劣”(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c. 贸易的原因不仅仅是比较优势,还有规模递增收益。要素禀赋差异决定着产业间的贸易,而规模经济决定着产业内部的区际(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