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8 14: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04:23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方法,旨在衡量特定数量人群所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面积表示。此概念由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规划与资源生态学教授里斯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生态足迹通过比较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即生态足迹供给,来判断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它显示了指定人口单位(如一个人、城市、国家或全人类)所需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面积,以维持自身生存并处理废物。
例如,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转化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耕地的面积,他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转化为吸收这些CO2所需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形象地说,生态足迹就像一只巨脚踏在地球上,其大小反映了人类对生态的占用。值越高,表示人类对生态的破坏越严重。
生态足迹指标为核算地区、国家和全球自然资本利用状况提供了简明框架。通过比较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提供的能力,可以了解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状况,并在不同尺度上进行比较。这一指标有助于探讨人类持续依赖自然以及如何保障地球的承受力,以支持人类未来的生存。
生态足迹将每个人消耗的资源转化为全球统一、具有生产力的地域面积。通过计算区域生态足迹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差值,即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能够准确反映不同区域对全球生态环境的贡献。这一指标不仅反映了个人或地区的资源消耗强度,还展示了区域的资源供给能力与消耗总量,并揭示了人类生存的生态阈值。
生态足迹通过统一单位比较人类需求与自然供给,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可比性。评估结果清晰地揭示了在分析的每个时空尺度上,人类对生物圈施加的压力及其量级。生态足迹取决于人口规模、物质生活水平、技术条件和生态生产力,因此,它成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生态足迹(英文:Ecological footprint,EF)就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biologically proctive areas),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只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生态足迹估计要承载一定生活质量的人口,需要多大的可供人类使用的可再生资源或者能够消纳废物的生态系统,又称之为“适当的承载力”(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