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3模具钢H13模具钢分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8 05: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0:17
在热作模具钢领域,H13模具钢因其优异的高温强度、热态硬度和耐磨损性而备受推崇。然而,增加钢中的碳含量会提高其强度,同时导致韧度和塑性降低。学者们通过工具钢产品手册文献,明确地证明了含碳量与钢塑性和韧度间的关系,通常认为含碳量界限为0.4%。因此,在合金化设计时,遵循的原则是在保持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钢的含碳量。对于强度要求更高的热作模具钢,通过提高Mo含量或含碳量来实现,尽管这可能导致韧度和塑性的略降低。
铬作为合金工具钢中最普遍且价廉的合金元素,对钢的耐磨损性、高温强度、热态硬度、韧度和淬透性都有积极影响。在美国H型热作模具钢中,含铬量在2%~12%之间,而我国合金工具钢的37个钢号中除8CrSi和9Mn2V外都含有铬。铬不仅提高钢的抗氧化性,还能溶入基体改善耐蚀性能。在H13钢中,含铬和硅的合金元素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进一步增强抗氧化性。研究还发现,加入小于6%的Cr能提高钢的回火抗力,而当含铬量超过6%时,在淬火后回火至550℃时会出现二次硬化效应,这使得对热作钢模具钢的含铬量一般选择为5%。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行为与其自身的稳定性紧密相关。合金碳化物的行为取决于其自身稳定性,与形成元素的电子层结构有关。随着电子欠缺程度的降低,金属原子半径减小,碳和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比增加,合金碳化物从间隙相向间隙化合物转变,导致碳化物的稳定性减弱,熔化温度和在奥氏体中的溶解温度降低,硬度值也相应下降。例如,具有面心立方点阵的VC碳化物稳定性高,约在900~950℃开始溶解,在1100℃以上大量溶解。中等碳化物形成元素W、Mo形成的M2C和MC碳化物具有密排和简单六方点阵,稳定性较差但具有较高硬度、熔点和溶解温度,适用于500~650℃范围的钢强化。M23C6(如Cr23C6等)具有复杂立方点阵,稳定性更差,结合强度较弱,熔点和溶解温度较低。而具有复杂六方结构的M7C3(如Cr7C3、Fe4Cr3C3或Fe2Cr5C3)稳定性更差,易于溶解和析出,一般不作为高温强化相。
通过Fe-Cr-C三元相图,我们可以简便了解H13钢中的合金碳化物相。在含0.4%C的钢中,随着Cr量的增加,会出现(FeCr)3C(M3C)和(CrFe)7C3(M7C3)型合金碳化物。当含Cr量大于11%时,M23C6才可能出现。根据Fe-Cr-C三元系在5%Cr时的垂直截面,在含0.40%C的钢在退火状态下为α相(约固溶1%Cr)和(CrFe)7C3合金C化物。随着加热至791℃以上形成奥氏体A,进入(α+A+M7C3)三相区,约在795℃左右进入(A+M7C3)两相区,约在970℃时,(CrFe)7C3消失,进入单相A区。钢中残留的M7C3有助于阻止A晶粒长大。研究指出,对于1.5%C-13%Cr的成分合金,欠稳定的(CrFe)23C6可能不形成。然而,单以Fe-Cr-C三元系分析时,要考虑加入合金元素的影响,以获得更准确的相图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