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说说作者写千里马的遭遇,是否要告诉我们些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8 06:1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8 06:42
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写作背景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昌黎,人称韩昌黎或称昌黎先生。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幼年早孤,由嫂抚养,唐宋八大家之首。《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 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贞元十九年(803年)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因天旱人饥,上书宽民徭免田赋,被贬为阴山令。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几遭杀身之祸,后又贬为潮州(今属广东省)刺史,后遇赦回京任吏部侍郎,曾代理京兆尹。
韩愈是唐代文学改革“古文运动”的著名领袖,主张“文以载道”,反对浮华文风,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和西汉古文的基础上,又加以创新和发展,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革新精神的散文。韩愈被前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古文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跟《马说》(即第四篇)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龙说》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马说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说说作者写千里马的遭遇,是否要告诉我们些什...
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写作背景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昌黎,人称韩昌黎或称昌黎先生。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幼年早孤,由嫂抚养,唐宋八大家之首。《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
《马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马说》告诉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大胆表现自我,找到能能识别人才并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让我们充分发挥才能的伯乐!《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间。
韩愈写马说的用意是什么 马说作者写作背景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以及对人才的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
马说教案
文章到最后,作者对“食马者”的无知的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了高潮,正是这些不知马者、食马者的愚昧无知,才造成了千里马被埋没。 六、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 1、结合写作背景思考: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明确: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
马说中是从千里马被埋没的角度来写的,如果从千里马的角度来写要发挥作用...
从千里马的角度说,身为一个人才,不应该“等”伯乐来发现他,而是应该主动去找“伯乐”千里马如果不被食马人重用,那就应该想办法逃跑或展现他的才能。其实身为一匹马只要跑一跑就能表现他的能力。也许人才想被重用在封建时代很困难,但在当今社会却是有很多机会的,像《马说》中说的“千里马场有,而...
在韩愈的<马说>当中,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马说》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文章是以千里马比作人才,论述识别人才的重要。只有象“伯乐”那样的人才能发现“千里马”式的人才,使他们得到重用,发挥出他们的重大作用。没有“伯乐”,人才就会被埋没,被糟蹋。一、创作背景 《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
马说教案
1、简介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本文所表达的见解。 2、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无限痛惜;愤怒谴责;深刻嘲讽。 3、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马说的写作背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韩愈写下了《马说》。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表达了他对人才被埋没、无法施展才华的愤懑和不平。通过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情形,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并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同时,文章也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和孤寂思乡...
马说中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以及对人才的同情和理解刚好学了,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