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币中的红1角与绿1角你了解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8 20:3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08:54
据权威资料介绍,第三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62年4月15日开始发行的。与第二套人民币比价相等,并在市场上与之混合流通。这套人民币与第二套人民币相比,取消了3元纸币,增加了1角、2角、5角和1元四种金属币。纸币中“中国人民银行”六字是由马文蔚先生所书写。票面上两方印章分别为“行长之章”和“副行长章”。纸币背面印有用汉语拼音、蒙古文、维吾尔文、藏文、壮文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第三套人民币1962年4月15日发行枣红色1角纸币起,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前后历时38年。该套币设计大胆新颖,受到藏友追捧,特别是枣红一角和背绿一角被认为该套人民币中的“明星币”。
“红1角”于1962年4月20日开始发行,为第三套人民币中的首枚券,因券面、背面通体以枣红色为主而得名。这张纸币的主图为几位教师带领广大学生去参加劳动的场面。后来,中国人民银行感觉到此券与其它三版券的色彩、风格不甚协调,决定从1971年11月20日起,实行只收不付的方式弃用该券。重新设计的1角券主题思想不变,但构图却比“红1角”简练、清爽得多。这张背面两边是墨绿色的菊花图案,中间为棕色图案,形似一只展翅的蝴蝶,所以后来人们称其为“绿背券”、“绿1角”或“蝴蝶券”。这张纸币于1966年1月10日发行,以后,又发现该券与三版券中的两角券背面的颜色相近,容易引起混淆,为大众清楚识别,于1967年10月1日起由中行通知陆续将该券收回,另以背面全部棕色图案的新一角券替代。
因为中行在收回“红1角”和“绿1角”时,人们的生活水平还较低,收藏意识还十分淡薄,因此现在这两张纸币的存世量很少,“红1角”和“绿1角”券便成为三版币中的收藏珍品。这两种券别中,多数较为陈旧和破烂,从未使用过的“挺版”极少。尤其是“绿1角”,发行时间仅一年,有些偏远地区还未面世,其它地区即开始回收,所以存世量更少。还应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印制“绿1角”时印钞纸的不同而成带五角星水印不带水印的两种版本,其中带五角星水印的印得更少,便成为三版券中最为珍贵的领头品种。早在三版退市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01年,还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当时钱币收藏家称“背绿水印1962版1角纸币值千元。于是很多市民发现家中有很多1962年版的1角人民币,他们纷纷表示想把家中“值钱”的1962年版1角人民币换成现钱。而专家表示,并非所有1962年版的1角纸币都是“身价”万倍。
部分市民还跑去钱币市场,结果被告知:“并非所有的1962年版1角钱都可以兑换千元,1962年版的1角纸币有四、五种版本,其中,主题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带背绿水印的1角钱才值上千多元,绿水印版的非常少见,我们手中都没有保留。”当时在听到解释后,很多去兑换的市民纷纷失望而归,这些市民手中都是背紫和背蓝等版本,当时这样的1角纸币只能值几角钱。背绿水印的1角券,是1962年这套人民币中发行量最少、发行时间最短、存世量最少的1角币,被称为‘币王’之一。”图案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分有水印无水印两种,由于这张纸币背面中心防伪线为褐色和绿色套印,因此被收藏界称为“背绿”。而辨认水印只需要对着阳光就可以看到,背面图案偏绿即为背绿。
不过收藏讲究有一颗平常心,不能妄想一夜爆发;循序渐进、积水成河,这才是应该保持的良好心态。趁着第三套人民币还没有暴涨到可望不可即的价格,现在入手也许正是不错的选择。红一角与绿一角纸币虽然有点小贵,但是别的券别价格还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