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美国ESRB游戏分级制度背后的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8 21:2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22:16
作者:新手小乌贼
你是否注意到,在购买美版主机或PC游戏时,游戏封面的左下角总有一款黑白标识,标注着“E”、“T”、“M”等大写字母。这便是美国等地推行的ESRB游戏分级制度,即娱乐软件分级委员会。
娱乐软件分级委员会是北美电子游戏与娱乐软件分级的行业自律组织,其分级系统已成为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市场内容标准。然而,ESRB制度的建立背后,有许多值得分享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项制度的诞生过程,以及制度内外社会各方的激烈博弈。
九十年代的美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音乐、电视等领域涌现出许多亚文化作品。然而,这种“过热”的文化环境也令家长们和政客们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孩子们受到不良影响,甚至出现模仿电视角色过激行径而发生意外。
为了规范游戏产业,美国国会召集了“视频游戏暴力问题”听证会,邀请专家学者、民间团体和游戏厂商参与。会上,学者和民间团体代表一致认为,暴力电子游戏会毒害美国儿童,呼吁建立游戏内容分级制度。
在听证会上,任天堂和世嘉分别代表游戏产业进行辩护。任天堂强调自身拥有严格的内容筛选标准,并得到坚决执行;世嘉则认为电子游戏不单单是为儿童群体设计的,并已推行VRC游戏分级制度。然而,两家公司的辩护均未得到议员们的认可。
1994年,多家游戏厂商达成初步协议,决定共同建立美国的游戏产业分级机构,即互动数字软件委员会(IDSA)。随后,IDSA更名为娱乐软件委员会(ESA),并继续推进游戏评级工作,这就是今天的ESRB。
ESRB制度以五类标识区分游戏的适龄区间,帮助家长们了解游戏中的敏感内容。然而,ESRB制度并非无懈可击,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