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课堂30.寓言四则答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16:23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6:46
30 寓言四则
课文研讨
一、分篇说明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这篇寓言的讽刺意味极浓。赫耳墨斯想了解自己在人间受尊重的程度,于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雕像者说出了跟他的希望完全相反、使他极为难堪的话。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本文讽刺性之所在。
课文写法很巧妙。一开始就用“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想知道”是掩饰之辞,实际上是“想得到”——到后来,作者才用“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揭穿了他的心底的秘密。其实无须作者揭穿,看看他的试探方式也可见分晓:他首先问宙斯雕像的价钱,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之意;知道价钱不高,他很满意,因而又“笑着”问赫拉像的价钱。两问之后,他似乎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了,最后才问到自己的雕像,却完全出乎他的预料:他的雕像一文不值,可以“白送”。短短的篇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2.《蚊子和狮子》
这篇寓言的艺术风格跟上一篇不同:尽管也有讽刺的意味,但侧重在引起人们深思。蚊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虫子,却敢于向狮子挑战。它的挑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看出对方的力量在于“用爪子抓,牙齿咬”,但它会飞,能避开;对方“鼻子周围没有毛”,这是它最合适的攻击点,又是自身最安全的地方。这正是以我之所长,攻敌之所短,结果自然是蚊子战胜了狮子。但结尾是颇有讽刺性的:战胜了强大敌人的蚊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的途中,竟然撞在蜘蛛网上,哀叹自己将被吃掉。这厄运的到来是意外事件吗?值得人们深思。
3.《智子疑邻》
课文开头写故事发生的背景,只用八个字。“宋”,指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富”,是被盗的原因;“天雨”导致“墙坏”,“墙坏”又为盗窃者提供了自由进出的条件。由此引出身份不同的两个人对这件事的相同看法:“不筑,必将有盗。”这是故事中的要害处,因为故事的主旨不在于说明人的先见,而在于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实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因此,待到预见成为事实,那富人便夸说自己的儿子聪明,而怀疑偷盗是邻父干的。
4.《塞翁失马》
这篇寓言用来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这两句话的,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
故事很有名,因为它用一连串的事实来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待到“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就转化为福了;后来,其子骑此骏马,“堕而折其髀”,福又转化为祸;最后,塞上丁壮在同入侵胡人作战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祸再次转化为福。如此循环往复,所以动人。
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来自这个故事。
二、问题研究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凡寓言作品,皆有寓意,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运用。例如*同志引用《愚公移山》和《黔驴技穷》这两个寓言时,就从新的角度作了解释,他以愚公喻*党人,以天帝喻中国人民,以山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进而说明*党人只要用自己的努力工作感动中国人民,就一定能和中国人民一道,把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这“两座大山”移走。
教寓言,要相信学生也能从自己选定的角度作解释,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例如《智子疑邻》一则,作者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如果从积极方面作解释,那就可以引申为: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利用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另一种方式是将故事情节作适当的改变,然后看看寓意有什么不同。例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则,将“还要贵一点”以下的情节改为: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然后引导学生讨论。
寓言的内容大多涉及人生的道理,作用在于启迪,发散思维能力强一些,则所受启迪必多。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练习说明
一 阅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分别说说四则寓言的寓意。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灵活地理解各则寓言的寓意,因而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如只限于故事情节本身,就事论事,乃至重复作者的话,那就把寓言学“死”了,失去了寓言的教育作用。
学习方式详见“教学建议”。
此题具有开放性,可以各抒己见,不求统一。
二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暮而果大亡其财
2.马无故亡而入胡
3.人皆吊之
4.此何遽不为福乎
5.居数月
6.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7.死者十九
设题目的是积累文言词语。答案见注解。
教学建议
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教寓言,一般可分三步进行:先分析故事情节;再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寓意;最后指导学生自编或续编寓言。现在分述如下:
一、分析故事情节
基本原则是:把学生引到故事的情境中来,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因此,教师一定要仔细研究提问的艺术。以下几种提问方式可资参考:
1.抓住情节的要害设问。例如,赫耳墨斯来到雕像者店里,首先问宙斯像的价钱,此中意味深长;再问赫拉像的价钱时又是“笑着”问的,这些全都可以联系赫耳墨斯的心态来设问,使学生通过对细节的分析了解赫耳墨斯的妄自尊大。又如蚊子战胜了狮子,这个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这表明它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可以战胜对方;正因为如此,它又故意嘲笑了狮子的“用爪子抓,用牙齿咬”,这些也都值得仔细品味。
我国古代寓言绝大多数都出现在说理过程中,都是为说明事理而创作出来的,跟西方寓言有别,主要是形象描写成分较少,因而难以采取这种方式设问,但也有补救的办法,这要留到下面去说。
2.运用假设引起学生思考。例如,赫耳墨斯来到店里,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呢?又如,蚊子如果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这样设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作者如此安排情节的意图。
二、灵活地分析寓意
这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一般原则是,无论作者是否已点明了寓意,都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要允许从不同角度作概括。在概括寓意之前,一定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办法是:
1.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体验提出问题。例如学《智子疑邻》一则,可以问学生:对正确的意见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学《塞翁失马》一则,可以问学生:好事能变坏事吗?好事变坏事或坏事变好事,都是有条件的,试举例证明。
2.运用比较。例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就可以用“问题研究”中提到的那种办法作比较;《蚊子和狮子》一则可以删去“却被蜘蛛网粘住了”开始至结尾这一段话,再跟原作比较。
三、自编和续写
以下题目仅供参考:
1.续编题:(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只作“白送”之用后,产生了怎样的心情,说了些什么?(2)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有怎样的反映?(3)蚊子正等待着那可怕时刻来临时,松树上滴下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此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2.自编题:(1)嘴和眼的对话;(2)树和斧子。
有关资料
一、宙斯、赫拉和赫耳墨斯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西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女神赫拉是宙斯的妻子;他的孩子赫费斯托是火神;宙斯还和其他女神生下不少儿女,如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其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最为奇特: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
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畜牧、竞技、演说以至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二、作者简介
1.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弗里吉亚人。据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斐人杀害。他死后德尔斐流行瘟疫,德尔斐人出钱赔偿他的生命,这笔钱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孙子领去。传说雅德蒙给他自由以后,他经常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另外还传说,庇士特拉妥统治期间,他曾到雅典访问,对雅典人讲了《请求派王的青蛙》这个寓言,劝阻他们不要用别人替换庇士特拉妥。13世纪发现的一部《伊索传》的抄本中,他被描绘得丑陋不堪,从这部传记产生了很多有关他的流行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得墨特里奥斯(公元前345—前283)编辑了希腊第一部寓言集(已佚)。1世纪和2世纪,费德鲁斯和巴布里乌斯分别用拉丁文和希腊文写成两部诗体的伊索寓言。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廷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后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作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的克雷洛夫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金尼阁口述的译本《况义》于1625年刊行,收寓言22则;1840年出版《意拾蒙引》,收寓言81则;此后又有不同的中译本相继问世。
2.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实行富国强兵的*,都未被采纳。后来,他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自杀,死时才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三、我国古代寓言译文
1.《智子疑邻》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2.《塞翁失马》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不知什么缘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去祝贺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祸害吗?”家里有的是好马,他儿子喜欢骑着玩,(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过了一年,胡*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6:46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这篇寓言的讽刺意味极浓。赫耳墨斯想了解自己在人间受尊重的程度,于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雕像者说出了跟他的希望完全相反、使他极为难堪的话。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本文讽刺性之所在。
课文写法很巧妙。一开始就用“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想知道”是掩饰之辞,实际上是“想得到”——到后来,作者才用“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揭穿了他的心底的秘密。其实无须作者揭穿,看看他的试探方式也可见分晓:他首先问宙斯雕像的价钱,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之意;知道价钱不高,他很满意,因而又“笑着”问赫拉像的价钱。两问之后,他似乎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了,最后才问到自己的雕像,却完全出乎他的预料:他的雕像一文不值,可以“白送”。短短的篇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2.《蚊子和狮子》
这篇寓言的艺术风格跟上一篇不同:尽管也有讽刺的意味,但侧重在引起人们深思。蚊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虫子,却敢于向狮子挑战。它的挑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看出对方的力量在于“用爪子抓,牙齿咬”,但它会飞,能避开;对方“鼻子周围没有毛”,这是它最合适的攻击点,又是自身最安全的地方。这正是以我之所长,攻敌之所短,结果自然是蚊子战胜了狮子。但结尾是颇有讽刺性的:战胜了强大敌人的蚊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的途中,竟然撞在蜘蛛网上,哀叹自己将被吃掉。这厄运的到来是意外事件吗?值得人们深思。
3.《智子疑邻》
课文开头写故事发生的背景,只用八个字。“宋”,指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富”,是被盗的原因;“天雨”导致“墙坏”,“墙坏”又为盗窃者提供了自由进出的条件。由此引出身份不同的两个人对这件事的相同看法:“不筑,必将有盗。”这是故事中的要害处,因为故事的主旨不在于说明人的先见,而在于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实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因此,待到预见成为事实,那富人便夸说自己的儿子聪明,而怀疑偷盗是邻父干的。
4.《塞翁失马》
这篇寓言用来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这两句话的,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
故事很有名,因为它用一连串的事实来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待到“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就转化为福了;后来,其子骑此骏马,“堕而折其髀”,福又转化为祸;最后,塞上丁壮在同入侵胡人作战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祸再次转化为福。如此循环往复,所以动人。
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来自这个故事。
二、问题研究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凡寓言作品,皆有寓意,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运用。例如*同志引用《愚公移山》和《黔驴技穷》这两个寓言时,就从新的角度作了解释,他以愚公喻*党人,以天帝喻中国人民,以山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进而说明*党人只要用自己的努力工作感动中国人民,就一定能和中国人民一道,把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这“两座大山”移走。
教寓言,要相信学生也能从自己选定的角度作解释,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例如《智子疑邻》一则,作者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如果从积极方面作解释,那就可以引申为: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利用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另一种方式是将故事情节作适当的改变,然后看看寓意有什么不同。例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则,将“还要贵一点”以下的情节改为: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然后引导学生讨论。
寓言的内容大多涉及人生的道理,作用在于启迪,发散思维能力强一些,则所受启迪必多。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6:47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东西。
《智子疑邻》的寓意是感情亲近与疏远往往会导致认识错误
塞翁失马: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要辩证地看待事物。
寓意是说明人一生的遭遇,常常很难预料,因为有些事情发生的非常不幸,但是可能会因为不幸得到幸运;而有些很称心如意的事情,结局反会带来灾祸。也就是说祸福无常,往往是相因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16:47
第30课 寓言四则
30 寓言四则
课文研讨
一、分篇说明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这篇寓言的讽刺意味极浓。赫耳墨斯想了解自己在人间受尊重的程度,于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雕像者说出了跟他的希望完全相反、使他极为难堪的话。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本文讽刺性之所在。
课文写法很巧妙。一开始就用“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想知道”是掩饰之辞,实际上是“想得到”——到后来,作者才用“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揭穿了他的心底的秘密。其实无须作者揭穿,看看他的试探方式也可见分晓:他首先问宙斯雕像的价钱,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之意;知道价钱不高,他很满意,因而又“笑着”问赫拉像的价钱。两问之后,他似乎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了,最后才问到自己的雕像,却完全出乎他的预料:他的雕像一文不值,可以“白送”。短短的篇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2.《蚊子和狮子》
这篇寓言的艺术风格跟上一篇不同:尽管也有讽刺的意味,但侧重在引起人们深思。蚊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虫子,却敢于向狮子挑战。它的挑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看出对方的力量在于“用爪子抓,牙齿咬”,但它会飞,能避开;对方“鼻子周围没有毛”,这是它最合适的攻击点,又是自身最安全的地方。这正是以我之所长,攻敌之所短,结果自然是蚊子战胜了狮子。但结尾是颇有讽刺性的:战胜了强大敌人的蚊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的途中,竟然撞在蜘蛛网上,哀叹自己将被吃掉。这厄运的到来是意外事件吗?值得人们深思。
3.《智子疑邻》
课文开头写故事发生的背景,只用八个字。“宋”,指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富”,是被盗的原因;“天雨”导致“墙坏”,“墙坏”又为盗窃者提供了自由进出的条件。由此引出身份不同的两个人对这件事的相同看法:“不筑,必将有盗。”这是故事中的要害处,因为故事的主旨不在于说明人的先见,而在于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实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因此,待到预见成为事实,那富人便夸说自己的儿子聪明,而怀疑偷盗是邻父干的。
4.《塞翁失马》
这篇寓言用来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这两句话的,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
故事很有名,因为它用一连串的事实来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待到“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就转化为福了;后来,其子骑此骏马,“堕而折其髀”,福又转化为祸;最后,塞上丁壮在同入侵胡人作战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祸再次转化为福。如此循环往复,所以动人。
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来自这个故事。
二、问题研究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凡寓言作品,皆有寓意,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运用。例如*同志引用《愚公移山》和《黔驴技穷》这两个寓言时,就从新的角度作了解释,他以愚公喻*党人,以天帝喻中国人民,以山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进而说明*党人只要用自己的努力工作感动中国人民,就一定能和中国人民一道,把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这“两座大山”移走。
教寓言,要相信学生也能从自己选定的角度作解释,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例如《智子疑邻》一则,作者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如果从积极方面作解释,那就可以引申为: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利用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另一种方式是将故事情节作适当的改变,然后看看寓意有什么不同。例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则,将“还要贵一点”以下的情节改为: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然后引导学生讨论。
寓言的内容大多涉及人生的道理,作用在于启迪,发散思维能力强一些,则所受启迪必多。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练习说明
一 阅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分别说说四则寓言的寓意。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灵活地理解各则寓言的寓意,因而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如只限于故事情节本身,就事论事,乃至重复作者的话,那就把寓言学“死”了,失去了寓言的教育作用。
学习方式详见“教学建议”。
此题具有开放性,可以各抒己见,不求统一。
二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暮而果大亡其财
2.马无故亡而入胡
3.人皆吊之
4.此何遽不为福乎
5.居数月
6.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7.死者十九
设题目的是积累文言词语。答案见注解。
教学建议
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教寓言,一般可分三步进行:先分析故事情节;再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寓意;最后指导学生自编或续编寓言。现在分述如下:
一、分析故事情节
基本原则是:把学生引到故事的情境中来,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因此,教师一定要仔细研究提问的艺术。以下几种提问方式可资参考:
1.抓住情节的要害设问。例如,赫耳墨斯来到雕像者店里,首先问宙斯像的价钱,此中意味深长;再问赫拉像的价钱时又是“笑着”问的,这些全都可以联系赫耳墨斯的心态来设问,使学生通过对细节的分析了解赫耳墨斯的妄自尊大。又如蚊子战胜了狮子,这个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这表明它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可以战胜对方;正因为如此,它又故意嘲笑了狮子的“用爪子抓,用牙齿咬”,这些也都值得仔细品味。
我国古代寓言绝大多数都出现在说理过程中,都是为说明事理而创作出来的,跟西方寓言有别,主要是形象描写成分较少,因而难以采取这种方式设问,但也有补救的办法,这要留到下面去说。
2.运用假设引起学生思考。例如,赫耳墨斯来到店里,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呢?又如,蚊子如果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这样设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作者如此安排情节的意图。
二、灵活地分析寓意
这是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一般原则是,无论作者是否已点明了寓意,都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要允许从不同角度作概括。在概括寓意之前,一定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办法是:
1.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体验提出问题。例如学《智子疑邻》一则,可以问学生:对正确的意见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学《塞翁失马》一则,可以问学生:好事能变坏事吗?好事变坏事或坏事变好事,都是有条件的,试举例证明。
2.运用比较。例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就可以用“问题研究”中提到的那种办法作比较;《蚊子和狮子》一则可以删去“却被蜘蛛网粘住了”开始至结尾这一段话,再跟原作比较。
三、自编和续写
以下题目仅供参考:
1.续编题:(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只作“白送”之用后,产生了怎样的心情,说了些什么?(2)邻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怀疑对象,有怎样的反映?(3)蚊子正等待着那可怕时刻来临时,松树上滴下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此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2.自编题:(1)嘴和眼的对话;(2)树和斧子。
有关资料
一、宙斯、赫拉和赫耳墨斯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西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女神赫拉是宙斯的妻子;他的孩子赫费斯托是火神;宙斯还和其他女神生下不少儿女,如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其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最为奇特: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
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畜牧、竞技、演说以至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二、作者简介
1.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弗里吉亚人。据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斐人杀害。他死后德尔斐流行瘟疫,德尔斐人出钱赔偿他的生命,这笔钱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孙子领去。传说雅德蒙给他自由以后,他经常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另外还传说,庇士特拉妥统治期间,他曾到雅典访问,对雅典人讲了《请求派王的青蛙》这个寓言,劝阻他们不要用别人替换庇士特拉妥。13世纪发现的一部《伊索传》的抄本中,他被描绘得丑陋不堪,从这部传记产生了很多有关他的流行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得墨特里奥斯(公元前345—前283)编辑了希腊第一部寓言集(已佚)。1世纪和2世纪,费德鲁斯和巴布里乌斯分别用拉丁文和希腊文写成两部诗体的伊索寓言。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廷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后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作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的克雷洛夫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金尼阁口述的译本《况义》于1625年刊行,收寓言22则;1840年出版《意拾蒙引》,收寓言81则;此后又有不同的中译本相继问世。
2.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实行富国强兵的*,都未被采纳。后来,他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自杀,死时才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三、我国古代寓言译文
1.《智子疑邻》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2.《塞翁失马》
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们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不知什么缘故逃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去祝贺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祸害吗?”家里有的是好马,他儿子喜欢骑着玩,(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过了一年,胡*举进攻,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他儿子就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保全生命。